中文聯乘生物 挽救零收視

中文聯乘生物 挽救零收視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是男校,老師為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各出奇謀。以女教師為主的中文科團隊為挽救「零收視」的說明文課堂,刻服恐懼在學校養曱甴甲蟲,讓學生觀察昆蟲學寫文章。生物科老師則養蛇養龜,望學生學習尊重生命,兩科更合辦命名比賽,學習生物知識之餘,也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

克服恐懼「玩蟲」 貼地教學

「男孩子最鍾意講咩?唔係屎、尿、屁,就係蟲。」伍少梅中學中文科主任吳嘉恩稱,說明文是中文科最沉悶的課文,同事不時戲稱「零收視」,她毅然決定全校本製作說明文單元,與生物科合作跟學生「玩蟲」。將主題換成學生有興趣的昆蟲,學生「即刻知道咩係數字說明,咩係舉例說明、比較說明,咩都識晒」,她更在當中加入品德情意,讓學生寫「昆蟲俠」的故事,希望可以做到「文以載道」,令學生成為「一個有諗法、對社會有貢獻嘅人」。

該校今學年在操場旁新設貨櫃改建而成的eco lab,負責的生物科主任黃瑋俊稱,領養球蟒及紅腿象龜兩種受保護動物,希望學生視牠們是「一家人」,學習保育動物和尊重生命。

eco lab的小動物促成生物科與中文科合辦命名比賽,學生可繪畫配文字解釋,老師揀選每隻動物三份入圍作品,並邀請學生拍片解釋,由全校公投決定命名。吳老師解釋,活動中同學要閱讀資料、文字解釋、口頭介紹等,已包括聽、說、讀、寫等語文學習重要元素,形容是落地的學習活動。

■伍少梅中學在操場旁新設貨櫃改建而成的eco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