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探索太空】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昨成功登陸火星,成為繼美國及前蘇聯後第三個成功的國家。天問一號搭載的火星車「祝融號」隨即展開約90天的探索任務,研究地表和地下淺層的地質。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熱烈祝賀,形容為「中國航天事業里程碑」。外國專家則稱再無任何理由質疑中國航天實力,形容今次顯示中國科技跨出一大步。
天問一號是全球唯一一個搭載軌道器、着陸器及探測車的探測器,已見中國在太空的野心。它今年2月已抵達火星軌道,但沒有如毅力號隨即登陸,繞了三個月才決定在昨天凌晨登陸。《中國在太空:大躍進》一書作者Brian Harvey解釋:「中國沒有具體的火星地圖,但當中國繞行看夠火星狀況,昨成功登陸的一刻,情況已完全不同。」
登陸火星是現時最複雜的航天技術,世上現有40次相關任務,僅九次成功。火星距離地球逾三億公里,天問一號發出的訊號需約18分鐘才傳回地球,故科學家無法作出實時監察或操控。登陸最複雜在於「恐怖七分鐘」。恐怖七分鐘指降落過程,當探測器開始自動降落流程後,地球人員便無法控制與干涉,僅靠事前預設的指令自動降落。在這七分鐘,天問一號調整角度,打開降落傘,推動着落器減速。當速度減至懸浮狀態,便用對地相機拍攝火星地面,挑選較平整地方着陸,最後觸地及關掉引擎。所有動作環環相扣,任一步驟有瑕疵都可令着陸失敗。
天問一號及祝融號火星車在昨晨7時18分發訊息回地球,標誌中國火星登陸任務成功。此前僅前蘇聯及美國成功登陸火星,前蘇聯的火星三號在1971年成全球首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但登陸十幾秒後即失去聯繫,沒傳回一張完整相片。故中國亦可說是第二個成功登陸火星且開展任務的國家。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激動落淚,他解釋:「我們全體的研製成員們承擔了巨大的壓力,成功了之後得以釋放,眼淚有甜有鹹。」習近平亦發賀電,認為今次中國在星際探索邁出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美國太空總署(NASA)亦祝賀祝融號成功着陸,期待祝融號作重要貢獻。
天問一號及祝融號着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Utopia Plantia),主要任務是研究該區地表和地下淺層的地質。該處亦是1976年美國維京二號(Viking 2)着陸地。曾參與建造毅力號的Flannery稱:「該處是首次登陸的好地方,地勢低、清楚地貌、有可能在地表找到冰,意味有機會取得一些生物樣本。」前NASA首席歷史學家Roger Launius形容:「以往有人懷疑中國航天實力,中國成功登陸火星已掃除所有疑慮。今次確是重要大事!」
自然/新華社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