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發動在港台 - 林夕

文革發動在港台 - 林夕

這個標題,是港台自取。在沒什麼人關注的五四當日,竟然由梁太太梁唐青儀帶頭扯旗,在港台舉辦五四運動102周年活動。升旗禮現場豎着幾條直幡,除「澳門回歸」、「香港回歸」、「開國大典」、「改革開放」外,赫然發現驚心怵目的「文革發動」,也在其列,瘀紅色底白色大字,何其諷刺又何其寫實。

港台版文革進行中,何必再在廣播大樓獅子山下再懸直幡,公告天下?小鳳姐又要出場唱:何必呢?何必呢?

內地毋忘五四運動,將之收縮到反帝國反封建主義,再放大民族主義,五四精神遭閹割到剩下愛國愛國再愛國,屏蔽部份真相的撒謊口技,讓識者欽敬欽敬再欽敬。內地能做的,香港未必能做。香港人提起五四運動,只為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爭取釋放「鬧事」學生,用來對比前年大學校長在反修例運動中作佛系處理。

有些事情,內地能做,香港做了怕水土不服。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風潮下,必然執行過頭。好端端的,掛「改革開放」就out了,重提「文革」,還要加「發動」,就太in了。受過文革殘害一代,六七十歲而已,也是上岸中立深深藍主力,重提文革在香港發動,心有餘悸,這要動搖他們香港繁榮安定信心嗎?

左丁山專欄曾半開玩笑似的說,出席儀式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台長李百全都是番書仔,不熟悉文革是什麼一回事,不足為奇。至於梁太太,是一顆蕃薯仔,不大了了,為自己也為老公刷存在感而已,這是我說的。

其實不必分「番書仔」、「中書仔」那麼細,如今一大撮中生代,對民國史也是「蕃薯仔」一枚。與我同齡的同路人,在香港未「方方面面」泛政治化之前,於雨傘之後,曾經問我:文革大革命究竟改革了什麼文化,跟文藝復興有得比嗎?媽啊,我記得當時O完了嘴,收回毒舌,不怒反笑說:「文化?豐富囉,復興又創新了唯毛獨尊文化、批鬥文化、舉報文化、分化文化、六親不認文化、老師老竇下跪文化、紅衛兵文化、東西廠文化、樣板戲文化、 自殺文化、毀滅文物文化、毀滅知識份子文化去人性化文化、踩火炭馬戲團文化、鬥地主文化,對不起,我對你說、說、說不完。 」

所以啊,處長啊,局長啊,梁太太啊,踩了文革紅線都不知道,雖然內地對文革又對評價「改革」了,畢竟還是一個不方便多提的瘡疤,這些精忠報國動物,能不能再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