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如禽 - 吳靄儀

人心不如禽 - 吳靄儀

親愛的,

你小時有沒有被媽媽迫着唸這首詩:

「慈烏失其母,吖吖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詩的確寫得不好,但那日聞懲教署反對志偉奔喪,還建議派員拍攝,以網上瞻仰遺容替代,不禁想起這首詩。迫人「親歿喪不臨」者,你說「其心不如禽」是不是罵得好!

重孝,是中國傳統,但至親逝世,需要藉喪禮哀悼的空間,卻是中外皆然的人道感情。早前英女皇皇夫逝世,孫兒哈里王子會否從美返英奔喪,逗留只數天是否過於匆忙,也為他國民關注。因疫情限制,女皇獨自坐在空蕩蕩的教堂裏長椅一隅,哀傷而守禮。哀悼至親是人性的尊嚴,無分貴賤,同樣須得大家尊重。本城空中「中西文化交流」之名,官府人員卻表現得這麼粗野,欠缺基本人性的觸覺。志偉此時只是還柙候審,懲教不仁,便往法庭申請保釋,那是他的權利,准與不准,由法庭開庭定奪。

我聞庭上律政司司長代表表示,願以人道理由不反對他的申請,但申明不是在法律理據上讓步。不反對是正路,說明原委亦無可厚非,然而法官同意及接納便可,誇讚其「very compassionate」——「富同情心」——卻令人側目。什麼時候,做依照基本人道精神應做之事已要嘉獎?還是省卻法庭麻煩才是真正理由?不反對短暫保釋奔喪,是基於人道原則行事,與律政司代表是否compassionate無涉,至若還要稱very compassionate,那倒是法庭失言了。守原則是應分,同情心是施與。一字之差,天堂地獄。

我知道你會說我太嚴厲了,吹毛求疵。但在這種事上我們要認真的,因為我們說的是人性的尊嚴在一個社會或國家制度上的地位。特別在這個時刻,當無人願見此地變成一個黨性大於人性的社會,不願法庭要倚賴懲教署、律政司對前來法庭求濟助的被囚人開恩,才能保持法庭素來崇尚的價值。

守住人性,才會終於找到光,滅絕人性,我們只會在黑暗中浮沉。

13.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