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報功臣」葉一堅:紙媒難敵手機

「開報功臣」葉一堅:紙媒難敵手機

【本報訊】台灣《蘋果日報》紙本18年告終,「開報功臣」、壹傳媒主席葉一堅最無奈:「唔係我哋要執,係時代巨輪要執,都冇辦法啦。」另一創刊元老李月華亦慨嘆,網絡時代,以當年規模辦報相當艱難。

葉一堅憶述:「2003年《台蘋》創刊時正值沙士,到今天COVID-19,咁啱又宣佈(紙本)執笠……梗係唔捨得,日日返工見同事多過見老婆仔女。」在台灣掌舵的歲月,葉一堅至今仍難忘懷,「搬過來時殺到佢哋(其他報紙)一仆一碌,好過癮㗎嘛……嗰時AC Nielsen(報紙銷量)一出,(台蘋)第一就全場食200蚊台幣便當,每一季啲同事就等住AC Nielsen個結果」。

李月華欷歔:難再大規模辦報

《台蘋》多年來銷量高企,不愁沒有廣告客戶,地產商、零售商戶搶住落廣告,葉一堅表示:「舉個例好似台灣地產商,你知我哋(報道)好容易得失地產商,然後話封殺,但隔咗兩個星期、一個月,(地產商)仆返來。」《台蘋》紙本走向終結,堅哥引用孔尚任《桃花扇》名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慨嘆敵不過時代巨輪,「唔係我哋要執,係時代巨輪要執,都冇辦法啦……我諗住我死先過佢(《台蘋》),點知佢死先過我」。

另一創刊元老、時任台蘋副刊組主管的李月華對消息感到特別難過,她回想起當年由香港《蘋果日報》借調去台灣「開荒」,絞盡腦汁構思如何從採訪、編輯等層面呈現《蘋果日報》風格,她負責的副刊版便開創先河,破格做「街市版」找人去不同街市格價,結果大受好評,反映了《蘋果日報》的定位,一直是一份以讀者為先的報紙,盡量照顧讀者所需。目前在網媒眾新聞任總編輯的李月華表示,個人對紙張情有獨鍾,她慨嘆欷歔的是網絡時代並非沒有機會再辦報,而是有這種規模辦報的機會相當困難。

同在創刊階段於《台蘋》任職攝影記者的李家皓,曾與一批香港蘋果日報同事借調去台灣工作。他回憶道,台灣媒體立場藍綠分明,《台蘋》的出現,令行家如臨大敵,也衝擊了台灣本土文化。家皓表示,《台蘋》立場中立,也有一班優秀的行家跑新聞,隨資訊發達、開放,台灣人對資訊的需求日漸提升,終令《台蘋》成功打入市場立足當地,好不容易才有今時今日的地位,如今不再出紙本,他認為是台灣讀者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