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昨新增三宗確診個案,包括兩宗輸入、一宗本地個案;初步確診少於五宗。其中一宗輸入個案為首宗由衞生署在檢疫政策中找出的L452R變異病毒株個案,該名43歲男患者(第11817號)居住中環士丹頓街29號,本月6日前往法國,離港前檢測陰性,9日乘QR818返港於酒店檢疫,兩日後發燒送往瑪嘉烈醫院確診。
該患者被驗出帶有L452R突變,不排除感染了印度變異病毒株B.1.617;個案列為法國輸入,他潛伏期內居住的士丹頓街大廈須強檢。衞生防護中心宣佈,因應世衞宣佈將在印度發現的變異病毒株B.1.617界定為第四種引發關切的變異病毒,即時起會以L452R作為識別該種新變異病毒的指標,流行病學防控措施將與帶有N501Y確診個案的安排相同。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早前表示,L452R變異會增加病毒刺突蛋白經過人體ACE2受體入侵細胞的能力,同時降低免疫系統辨別病毒的能力。至於傳染力較南非病毒株增加多少,醫學界未有一致看法。
另一宗外地輸入為35歲女傭, 本月9日坐CX798從印尼抵港,曾入住尖沙嘴華美達酒店。本地個案為一名40歲女子,是首宗變種病毒群組中菲籍女友之兄長女友,該群組增至十人確診。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理大發現首宗變種病毒個案的印裔男子,病毒基因排序與鄰房菲律賓男子幾乎相同,但事件仍很多謎團,包括患者檢測採樣日子是否重叠,如在同日採樣,病毒有機會透過患者打開房門採樣期間,將帶有病毒的空氣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