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產假補水僅331宗申請

延長產假補水僅331宗申請

【本報訊】延長法定產假去年底生效,政府原本預期每年約有2.7萬名女性僱員受惠。惟勞工處最新資料顯示,上月1日至本月11日只收到331宗僱主申領發還新增產假薪酬,其中48宗已審批,共發還給僱主約88萬元已支付的新增薪酬。有勞工團體認為申請宗數不合理地極少,促當局檢視情況及加強宣傳。

經歷反修例運動及COVID-19疫情,本港生育率急跌。統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僅有41,955名新生嬰兒,按年下跌21%,是自1981年以來最少。今年首兩個月只有6,480名嬰兒出生,較去年同期減少9.1%。

職工盟:出奇地少應檢視

《2020年僱傭(修訂)條例》去年12月11日起生效,合資格女性僱員在條例生效當日或之後分娩,法定產假可由10個星期增至14個星期。僱主今年4月1日起可向政府申領發還在條例下需額外支付給僱員的新增四個星期產假薪酬,每名僱員以八萬元為上限。政府參考2019年統計數據,估計每年約有2.7萬名女性僱員受惠,每年涉及公帑開支約4.98億元。

惟勞工處回覆本報查詢指,今年4月只收到177宗僱主申請發還已支付新增產假薪酬,每宗個案代表一名僱員,當中48宗已審批,涉款約88萬元;本月1至11日收到154宗申請,已審批87宗,由於發還款額按月統計,暫未能提供5月款額數字。換言之,過去約一個半月合共僅得331宗申請。

統計處資料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有8,075名新生嬰兒。職工盟統籌幹事王宇來指出,即使該批嬰兒母親並非全部在職,但勞工處只接獲331宗僱主申請發還新增薪酬是「難以想像、出奇地少」。他指即使受疫情影響,不少僱員被迫放無薪假,但產假仍受勞工法例保障,促當局檢視情況。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指考慮生育的重要因素取決於對孩子未來的信心,尤其近年香港發生不同社會事件,未來社會環境狀況以至教育制度均會影響生育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