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下港人紛紛轉往探索本地郊野,惟部份郊區公廁設備殘舊,衞生環境亦因欠缺人手巡查而未如理想。申訴署報告批評,巿民假期到訪鄉郊,使偏遠地區公廁使用率突然上升,但食環只集中巡查高使用率公廁,低使用率或偏遠地區公廁的巡查次數則大減,部份更未能日巡一次。
申訴署又指,署方過去的指引沒有列明固定的巡查次數,或導致巡查次數參差,甚至有個別偏遠公廁長時間不被巡查的情況。不過申訴署補充,食環署已由今年1月起實施新修訂的內部指引,訂明須就偏遠地區公廁每十個工作天巡查一次 。
報告又批評,食環就高使用率公廁的界定準則欠妥善,如根據該署2019年的調查,他們劃一將日使用量300人次或以上的公廁列高使用率分類,但795間公廁中,其實15間使用率爆滿,每日多於3,000人次使用。申訴署認為,將超過300人次及超過3,000人次的公廁納同一分類並不合理,建議食環應檢討使用率定義,並按實際情況如遊客量、公廁規模等改善管理。
現時郊野公園附近共約有56個沖水公廁,西貢區議員陳嘉琳認為,部份公廁由於地區偏遠未有設立排污系統,期望食環可增撥人手多加巡查,並增添設備如淋浴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