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是身體正常內分泌腺,位置在頸部,大約「喉核」部位。其實甲狀線不太似「甲」字,反而像一個煲呔。兩邊體積較大,中間由較幼部份連接。
甲狀腺脹大了,或有增生,很多時是看得見,摸得到。所以有「大頸泡」之說,形容甲狀腺腫脹。現時更流行說法,是「甲加」。甲狀腺負責分泌甲狀腺素,是重要的調節新陳代謝荷爾蒙。甲狀腺素分泌過高,會引致手震、心跳、怕熱、焦躁、胃口增加但體重減輕等病徵。這種病症稱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後來簡稱為「甲亢」。再之後,更簡化,索性簡稱「甲加」。如果知道來龍去脈,「甲加」是更貼切。而且,相反的甲狀腺功能過低,就可以簡稱為「甲減」,亦不難明白。
要診斷甲加或甲減,不算複雜。除了問病歷和檢查,大部份甲加和甲減可以由驗血得知。一般驗3個項目:TSH、Free T4、Free T3。不過,有些驗血套餐只驗單一項目,例如 Free T4,甚至是相對過時的 T4,就可能錯過一些甲加或甲減個案。
當大家都知道甲加和甲減時,我其實是要說大頸泡。傳統說大頸泡是甲狀腺整體腫脹。但甲狀腺局部增生更令人擔心。因為甲狀腺也有癌症。所有局部增生都要跟進檢查,排除癌症可能。超聲波是非入侵性檢查,準確度亦高。一般「空心」的增生,多數是囊腫(cyst),風險比較低。「實心」的增生,有些稱為結節(nodule),風險比較大。不過,根據增生的大小、形態等,放射科醫生會建議是否需要以幼針或粗針抽組織作病理檢查。懷疑度高的,甚至需要手術切除,作病理診斷。
不少人是混淆了甲加、甲減和甲狀腺增生。甲狀腺增生患者,可以甲加,可以甲減,亦可以甲狀腺功能正常。甲加或甲減患者,亦可以有或沒有甲狀腺增生。驗血是檢測甲狀腺功能,等如檢查一間工廠的生產線,看產品是否合格。超聲波是掃描甲狀腺結構,等如檢查工廠有沒有不正常構造。兩種檢查相輔相成。兩者都需要,並不是二選一。
鄭志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