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組人員「需時與梁凌杰建互信」警拒鄺俊宇游說:免複雜化

談判組人員「需時與梁凌杰建互信」
警拒鄺俊宇游說:免複雜化

【死因研訊】

【本報訊】梁凌杰前年6.16大遊行前夕,帶着強烈的「反送中」政治訴求及對特首、警隊的控訴,登上太古廣場四樓地盤,危站逾五小時後墮樓身亡。自6.12示威後捲入政治漩渦的警隊,當日以談判專家身份游說,跟梁政治光譜接近的時任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一度要求協助,但遭拒絕,警方亦沒考慮安排心理學家談判。當日的談判組人員昨在死因庭解釋,當時的決定基於鄺未曾接受危機談判訓練,又不認識梁,擔心會令事情更複雜。裁判官質疑,同日下午特首宣佈暫緩修例,談判人員為何不告訴梁其訴求已達;有談判員僅表示,當時未及作深層次溝通。

根據當日在場協調的時任總督察聶凱鵾,及談判組人員總警司黃廣興、總督察王振業及警司林景昇的證供,四人均從梁凌杰掛在棚架的橫額、身上穿着的雨衣,或從在場同事口中,得知梁就逃犯條例有政治訴求,希望政府撤回修例。黃更直言,他判斷梁「想爭取一啲有關反修例嘅訴求或者理想」;林則從現場消息得知,梁希望特首林鄭月娥及警方向示威者道歉,矛頭指向特首和警隊。一直留在四樓圍封範圍內,游說梁返回地面的,亦是警務人員。

■鄺俊宇事發當日擬參與游說,惟遭警方拒絕;圖為鄺得悉梁凌杰墮樓噩耗痛哭。

鄺今出庭作供

死因裁判官高偉雄昨質疑,既然他們明知梁穿上的雨衣寫有針對警察的「黑警冷血」四字,為何不考慮邀請心理學家談判。黃解釋由警方談判是國際做法。他認為心理學家或精神科專家未必有危機溝通談判的訓練。他相信當日警方和消防合力營救,由警方談判能有助行動,故過程中不曾考慮由其他專業人士談判。

事件中另一為人熟知的畫面,是時任立法會議員鄺俊宇當日曾在場。聶昨透露,當日談判人員到場展開游說後,他在封鎖線外見到鄺及「佔旺女村長」畢慧芬趕至。二人表示想接觸梁及勸說,但聶一口拒絕。他昨解釋,當日考慮到當時已有談判組同事處理,雙方需時建立互信;加上鄺及畢都不認識梁,亦非專業談判人士,故他擔心讓二人中途加入游說,會將事情複雜化。

研訊主任葉志康追問聶,當日有否考慮過以鄺的議員身份或知名度,可能令情況有良好發展。聶稱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可能,但強調警務工作是以保障市民安全為前提,而這「安全」不止於梁的安危。

聶表示當時梁一直手持推出刀片的𠝹刀,故難評估事情的發展方向。若讓他們上前游說,警員可能要額外提供保護,例如在他們身後架起盾牌,但又可能會刺激梁。高官昨在庭上透露,死因庭已指示警方聯絡本身不在證人表列的鄺,他將在今日出庭作供。

隸屬談判組的三人昨均指出,要加入談判組必先經歷兩周的課堂訓練、160小時實習,過程十分嚴謹。黃也認為鄺及畢未曾受危機談判訓練,又深怕他們的出現會影響梁的情緒。王則認為,要判斷是否給其他人接觸危站者時,視乎兩者的關係及談判進度,以判斷該人的出現是否可緩和氣氛。林則強調在他接近20年的談判經驗中,從未試過讓不認識危站者、又非專業的人士參與談判。

■警察談判組主管黃廣興昨出庭作供,稱由警方談判是國際做法,故不考慮安排其他人士參與。

官:為何不提已暫緩修例

當日警方是唯一能參與談判工作的單位。據談判組三人憶述,他們與梁傾談內容大都圍繞個人,例如問他正用電話與誰說話、現在想見誰、家裏有甚麼成員等。王稱雖然一度嘗試將話題觸及梁的訴求,但梁只是不時點頭或搖頭,一直默不作聲。

當日下午,特首宣佈暫緩執行逃犯條例修定草案,高官昨質疑既然梁有強烈的政治訴求,為何當時不告訴梁其訴求已達。黃廣興僅指,他與梁的傾談內容仍圍繞個人,未去到深層次溝通,故無談及訴求的內容。

警方在現場檢取梁的遺物,包括一本記事簿。庭上照片顯示,該記事本只用了首兩頁、其他頁數則留白,林景昇認為這代表記事簿是梁今次特意買下。簿內寫有「全面撤回送中」、「釋放學生、傷者」及「我們不是暴動,林鄭落台」等字句,某些字句曾遭劃去,及後再補寫。林推斷稱該些口號或是梁抄寫而來或有人叫他寫,故次序不能出錯。

■時任總督察聶凱鵾稱鄺俊宇非專業談判人士,因此拒絕他加入游說。

梁凌杰死因研訊

第五天預告

今將傳召時任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警方談判專家及消防員作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