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企業債頻頻違約,彭博整理數據報道,中國首五個月在岸債券違約金額正衝向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有分析認為,今年境內信用債違約量級將創下歷史新高。
報道指,今年在岸信用債違約涉及本金合計已達998億元,包括58單公開發行債券和15宗私募債券。違約規模勢將連續第四年突破1,000億元,而且比過去幾年發生的時間更早,此前最快是2019年,當年到9月時違約規模才突破1,000億元。
從行業來看,內地去年為嚴控地產企業債務風險祭出「三道紅線」後,開發商成為違約重災區;首季度華夏幸福和天津房地產集團,違約規模已超越100億元。其他行業中,海南航空和紫光亦違約逾百億元。
招商證券信用分析師李豫澤表示,今年境內信用債違約量級將創下歷史新高,打破「剛兌」、國企違約率抬升等反映了監管對違約的容忍度提高。法巴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債券主管Jean-Charles Sambor則認為,內地決策者傾向於體系中暴露更多的信用風險,以改變投資者思維方式,促使他們關注更多信用風險本身,而非猜測政府否會支持。
人民銀行公佈,4月份廣義貨幣(M2)增速8.1%,增速較3月低1.3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狹義貨幣(M1)增速6.2%,增速比3月減0.9個百分點,亦差過預期的7.1%。
4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47萬億元,較3月份的2.73萬億元有顯著收窄,低於估計的1.6萬億元。至於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5萬億元,遜市場預期的2.29萬億元,也較3月的3.34萬億元顯著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