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怪談:塔利班也能有正常外交?(孫超群)

國際怪談:塔利班也能有正常外交?(孫超群)

早前美國宣佈911之前從阿富汗全面撤軍,當地局勢再獲世界關注。每當談到阿富汗戰爭的塔利班,或許不少人認為是和伊斯蘭國(ISIS)一樣的恐怖組織,純以意識形態主導,沒有理性的現實政治觀念。然而,相對ISIS,塔利班其實並不那麼極端——前者旨在建立全球伊斯蘭帝國,後者目標是驅除外國勢力,在阿富汗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前者恐襲目標不分青紅皂白,後者多針對外國目標及政府人員。更何況,聯合國及中美等大國已沒將塔利班定性為恐怖組織。

在意識形態與現實政治間掙扎

塔利班在90年代曾是阿富汗的實際掌權者。雖然ISIS也曾是一個政權,但差異是塔利班能與其他國家及企業平等交流,談貿易、基建、戰略合作。然而,作為一個意識形態如此極端的政權,又是如何和正常國家交涉?

塔利班管理國家時,也有務實一面。在90年代,土庫曼計劃興建天然氣管道,把國內豐富的天然氣出售到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塔利班亦參與其中。1997年,土庫曼政府與六家私企組成財團CentGas,包括美國能源公司優尼科(Unocal)等等,與塔利班商定項目。根據Unocal說法,若管道建成,塔利班將獲得每年五至十億美元的天然氣過路費。由此可見,塔利班也能以現實的國家利益出發,不會因與對象的價值觀有衝突,就拒絕交流。

美國當時不特別反對塔利班的存在,反而希望與之保持友好,以建立地區戰略平衡,對抗伊朗和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而且,塔利班本身是靠美國盟友巴基斯坦扶植才成功崛起,所以當初在國際關係上,手持一副好牌。

可惜,塔利班外交政策行差踏錯,扭轉一切利好環境。除了獲恐怖組織阿爾蓋達提供財政和軍事支持外,領袖奧馬爾更與拉登過從甚密。然而,塔利班內部其實不缺理性聲音,政權第二號人物、時任總理拉巴尼曾要求組織與拉登割席;在911恐襲後,時任副總理卡比爾亦支持把拉登交予「第三方國家」。可惜,奧馬爾權力太大,堅持包庇阿爾蓋達,最終國際社會改變對塔利班的態度,讓塔利班政權步向倒台。

塔利班外交算是意識形態與現實政治之間的掙扎。意識形態上,這十數年阿富汗戰爭,塔利班一直以游擊戰及恐襲對付中央政府及外國軍隊,堅持以軍事手段重奪政權。現實上,塔利班長遠需尋求國際認受,以延續組織生存。比如,幾年前ISIS崛起時,塔利班譴責其違反教義,兩派更不時爆發衝突。上年與美國達成的和平協議中,塔利班更答應協助對付極端組織勢力。塔利班向其他國家區分自己與ISIS的分別,強調尊重其他國家的領土完整,以及自己是反政府武裝組織,而非恐怖組織。

2013年塔利班在卡塔爾開設和談辦公室,直到近年與中國、俄羅斯等就阿富汗和平進程多番進行非官方交流,也顯示了塔利班打「國際線」的決心。同時,塔利班考慮到自身經濟利益,積極與區內國家合作。今年2月塔利班到訪土庫曼,答應將為「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TAPI)和阿富汗其他發展項目的執行及安全提供全面支持;上月,塔利班亦公開支持烏茲別克的「馬扎里沙里夫-喀布爾-白沙瓦」三國鐵路,指出這些大型基建有助阿富汗經濟發展,亦有助該國推進政治和平進程。

隨着美軍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在依然實質控制大片國土下,在其他國家眼中,仍是舉足輕重的政治角色。無論是中國考慮到中巴經濟走廊的穩定,或是鄰國關心區域的基建項目,除了與中央政府商討,他們亦會尋求塔利班的保護和支持,這環境給予後者很大的外交空間,但前提是塔利班不能再重複犯錯。可惜,自5月1日美國開始撤軍的情況看來,無論政府和塔利班如何盤算,雙方仍會邊打邊談,阿富汗局勢將日趨嚴峻。

今日談塔利班,並非要說它的外交手腕有多高明,而是僅僅從一個側面說明,國際間行走的手腕,仍然首先是以利益驅使,就是意識形態極端如塔利班政權,也有生存的空間。

孫超群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