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起認購 發行200億 新iBond最少2厘息

6.1起認購 發行200億 
新iBond最少2厘息

【本報訊】資金氾濫及傳統銀行定存僅約半厘的市況下,政府昨宣佈,設有固定包底年息2厘的第八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將於6月1日至11日認購,發行額增至150億元,並按認購反應最多加碼至200億元。有銀行界指,當前環境造就iBond需求會很熱烈,預計今年申請人數及認購金額會勝於去年。

市民若坐足三年年期,假定每次派息均用2厘包底息率計,每手收年息200元,三年共收600元。iBond亦設浮息率並與過去六個月平均通脹率掛鈎,業界指隨着通脹預期升溫或重臨,投資者可享更高回報。市民於下月起可透過20間配售銀行、證券經紀等認購。

■金管局助理總裁陳家齊(右二)料iBond有一定吸引力。

首日料升至104.5元

上商執行副總裁兼傳統銀行業務總監陳志偉表示,今次申請人數及金額,很大機會勝過去年,原因包括目前銀行普遍定存息率均低過0.5厘,收息一族「好多唔夠食」,另外去年iBond認購撞正超大型招股(與螞蟻招股重叠),分散了部份注意力;加上iBond有短炒及期滿前可在二手市場沽售等靈活性,故一直需求踴躍。他估計今年申請人數,甚至可能刷新紀錄,惟總申購金額未必破頂,首日掛牌價料可升至104.5元(升4.5%),即首日沽貨每手(1萬元)未計手續費可賺450元。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亦指,今次政府加碼發行,對手持數萬至數十萬元閒資市民,存錢入銀行近乎無息收,iBond包底息率遠較吸引,短炒放售亦可每手賺數百元,「若抽到三手都可賺1,000蚊」,回報不俗。

iBond歷來最多申請人數一次近60萬人(2015年),認購金額最多達500億元(2012年),去年第七批iBond (4239)共獲45.6萬人申請,總認購金額383.6億元,該債券昨收報104.2元,年內曾高見104.95元。

去年當局將包底息率由1厘增至2厘,對於今次維持不變,金管局助理總裁(貨幣管理)陳家齊認為合適,iBond亦設浮息部份,她指政府對2022至2025年通脹趨勢預測是2%,iBond有保底息率可保本又保證,料低息低通脹下產品吸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iBond提供安全及穩定回報,是次發行額提高,讓更多市民可參與。

專家:勢超過保底息

聯席安排行之一的滙豐大中華區固定收益交易部主管黃子卓表示,隨着中美經濟發展向好加上基數效應,料第二、三季本港平均通脹率是2.8%,現時投資市場風高浪急,ibond「絕對超過保底息」料有吸引力。

另一安排行中銀香港(2388)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亦稱,現時拆息及存款息率較同期低,近期又無巨型新股,料是次認購iBond人數及平均金額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