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試題被指與一份學界模擬試卷內容相似,考評局辯稱試題不會採用其他考試或坊間書籍的題目。本報再發現,在坊間最多學校採用、經教育局審核的教科書中,同樣在資料中提到抗日電影《孤島天堂》,並問及香港與中國內地關係。
文憑試歷史科卷一資料題,其中一題的資料有關香港電影業發展,內容提及面對日本侵華香港電影「發揮了共赴國難的團結精神」,舉例指1939年拍成的《孤島天堂》描述「人民英雄對抗漢奸的壯烈故事」。另一資料則有關香港銀行業的發展,指華商在港成立的銀行「較重視本地投資及存款放貸業務」。該題其中一條問題要求考生從資料「推論1930年代香港和內地的關係」。
本報發現,齡記出版的教科書《新世紀世界史》當中,「資料題訓練」其中一題,兩資料同樣與電影業和銀行業有關,並考問香港與中國內地關係。資料A有關1930至40年代香港的抗日電影,指1937年香港電影界出現25部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愛國電影」,亦有提到1939年攝製的《孤島天堂》。資料B則提到,大部份在香港的內地銀行「主要是採集存款以作其他用途」。
教協理事、歷史科教師張往認為,文憑試與教科書中題目的資料和問法「好大程度相似」,擬題和審題者應有基本責任檢視坊間教科書,因為若學生已見過類似資料並有印象,答題時便不用臨場發揮,會比其他考生「有着數」。目前坊間有三間出版社出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只有齡記在近年出新版,據其了解逾半開設高中歷史的學校採用。
考評局回應稱,審題委員會不會直接取用教科書、參考書、筆記,以及其他考試的試題,惟歷史資料題擬題時需參考多元化的資料,坊間有部份教材/教科書提及抗日電影的拍攝支持抗日,而《孤島天堂》亦為抗日戰爭期間較著名的本地製作電影,有關教材與今年的試題在設計和考核重點上,無論在資料內容詮釋、題目所考核的時期、提問用語、史識及技能層次等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