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講述關德興的故事。台上他用一生演活武打英雄黃飛鴻,台下兵荒馬亂大時代,他奔走抗日被日軍追殺,本身也成就一個傳奇。「說他飾演黃飛鴻,他無非在做自己,他成世人就係一齣戲,驚天動地;『孝悌忠信』是他的處世態度,現代人已不講這些。」關德興長子、八十二歲的關漢泉搖頭輕嘆道。
適逢關德興逝世二十五周年,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戲裏戲外—細說關德興傳奇」展覽,展出近五十項精選戲服、文獻及舊照等,重溫關師傅的人生戲外戲。關德興一九九六年以九十一歲高齡離世後,關漢泉將父親生前演出所用的服飾、道具、劇本等共千餘件文物捐贈文化博物館。這次展覽大部份展品正是捐贈物品,亦有部份是難得借出,包括一九八四年關德興的書法;一九三六年《神鞭俠》的造型照等,筆者記得一九八九年《號外》雜誌便找關德興拍了一輯封面照,當時關師傅經典牛仔look拿着槍的西洋造型,迄今仍念念不忘。
文質彬彬的關漢泉穿一件素淨的絲質唐裝上衣,頭戴草帽頸繫牛仔小方巾,中西合璧猶如他的出身。自言中學未畢業便負笈美國的他曾任海軍陸戰隊,打過越戰,亦曾當總統卡特(Jimmy Carter)的心理委員會顧問,中文造詣是近廿年回流香港惡補的成果。「去到美國我不諳英文,中文又唔係叻,於是便選擇從軍,但我很早便退役。打越戰時我是一名步兵,當時好多同伴都不在了(陣亡),不想提了。」親眼目擊戰爭殘酷,並非在從軍之後,關漢泉回憶亡父生活點滴,早就有了不能磨滅的戰爭烙印。
「日軍曾出四萬軍票懸紅追殺他,當時母親腹大便便逃亡,呢啲嘢冇乜人知了。」關漢泉回憶,抗日戰爭爆發,關德興不但奔走全美及東南亞宣傳抗日,還籌款給國家購買了十二架戰機、一架偵察機和七部救護車。悻悻然說出全家跟隨父親在槍林彈雨下到內地義演勞軍,當年關漢泉更被父親安排唱《滿江紅》。
習武出身的關德興建立過跌打藥局,展覧並有一幅商標標語和他的招牌拉弓動作舊照,原來背後又有故事。話說,某次關德興在廣州,途經一家古代兵器店,對店內一把需三百斤力氣才能拉動的古弓萌生興趣。「他從店主口中得知此為清代武狀元的巨弓,對方戲謔若能拉得開便送給他,挑戰失敗的父親心生不忿,苦練三星期終於成功開到弓,店主遂將珍品轉售,可惜如今弓已漏失,只剩舊照。」
走到一幅由關德興親題的「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書法前,關漢泉感慨良多,說父親不僅功夫和跌打了得,亦文武雙全。「雖然他只入讀私塾數月,但堅持自學書法,一生將粵劇、書法發揚光大,亦潛移默化我許多做人道理。」
演活黃飛鴻英雄形象的關德興,既是醫師、粵劇編劇又是武術世家,自幼家貧的他,十三歲時被賣豬仔往新加坡,從不隱瞞當牧牛童和苦力的過去。翻開子孫為他撰寫的介紹小冊子,便羅列了關師傅的人生各種崗位,堪稱第一代「斜槓族」,看牛仔、三行仔、粵劇大老倌、抗戰英雄、健康哲學家、電影明星、舞獅專家、跌打醫師、父親等等,最可圈可點又只此一家的職業當然是「黃飛鴻」。
眾多頭銜已過眼雲煙,關漢泉以「超級文化大使」來總結父親的貢獻。關德興縱橫藝壇逾七十載,曾以藝名「新靚就」踏台板,領導「關德興劇團」等戲班到東南亞、美國等地演粵劇,堅持硬橋硬馬真功夫上陣,眼神凌厲的他尤擅演關公戲。由一九三三年《歌侶情潮》起至一九九四年的《大富之家》,他曾參演約一百四十部電影,包括形象鮮明的《神鞭俠》,惟一半數目是來自其深入民心的《黃飛鴻》系列。
「說他演活黃飛鴻,不如說他根本是做緊自己,他本身就是正氣、俠義。」他又感嘆,父親若尚在人間,定會對世風日下感到失望茫然。「如今我在地鐵都沒人讓位,很難把他的做人原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掛在嘴邊。」
談到策展理念,香港文化博物館(歷史)館長王家敏說:「展覽分為粵劇發展、電影發展和個人貢獻三個部份,希望讓觀眾從多方面看到關德興的一生成就,也以此作為甄選作品的標準。」除了上述提過的文物,其他難得一見的展品還包括關德興飾演關公的舞台劇照、關德興演出粵劇《海底霸王》所穿着的黑地繡花戲服、關德興飾演關公時所使用的道具青龍偃月刀、《黃飛鴻大破馬家莊》電影特刊等。觀眾亦可重溫關德興與「奸人堅」交手、晚年客串賀歲片遺作《大富之家》的精華片段。
十多年前,筆者專訪過「關德興嫡孫」、當時七歲的關漢泉公子關照洋。兩歲開始習武的他法號「延興」,竟然老積地跟我分享以爺爺為榜樣傳承少林功夫,更揚言想當國際武打巨星及西醫。轉眼,二十一歲的他已成為香港寶芝林集團的主席,是個日理萬機的新生代。當年他邊耍着蝴蝶單刀邊吐出要每年賺一億的豪語仍銘刻我腦海。「每年賺一億,賺錢幫窮人。」他喘着氣接上註腳。
在公,關德興以「黃飛鴻」作為了終身職業;在私,他又是一位怎樣的父親?「他是一位好傳統、古老、有父威的嚴父。如今我變得好掛念他的『古老』,我個仔都唔叫我食飯,我記得父親一定要我尊師重道,那是人的基本。」耄耋之年,他亦揮不掉黃飛鴻DNA,不時着子女留心觀察街上清潔工或執紙皮老人的手,正所謂「dirty hands clean money」(躬身力行)。「最困難、生死關頭父親仍為國為民,我們或許不是大富人家,但跟父親一樣,從來心中富有。」關漢泉說。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日期:即日至2022年2月下旬
時間:周一三五10am至6pm;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10am至7pm;
聖誕前夕及農曆年除夕10am至5pm
周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地點: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粵劇文物館
採訪、攝影:鄭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