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屋輪候時間再惡化。房委會公佈最新公屋輪候數字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延長至5.8年,較去年12月底再升0.1年,創21年新高。至於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增至3.6年,較去年12月底的3.4年多出0.2年。
房委會指,今年3月底合共有153,300宗一般公屋申請,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亦有100,500宗,即合共有25.38萬宗申請。雖然前者較去年12月底少600宗,但後者卻增加了1,000宗。
輪候時間方面,一般申請者最新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6年,兩者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分別上升0.1年和0.2年。
房委會解釋指,受去年疫情影響,編配工作包括駿洋邨及暉明邨未能如期入伙。目前整體的編配工作已恢復正常,包括駿洋邨及暉明邨入伙手續陸續完成,今年第一季中獲得編配的一般申請者已有4,000宗,獲得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者亦由上一季的600宗上升至700宗。由於不少獲得編配的申請者輪候已久,導致其輪候時間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根據過往數字,1998年公屋輪候平均輪候時間曾達6.6年歷史高位,翌年則下跌至6年,2000年減至5.2年。換言之,現時的輪候時間重回5.8年的高位,創21年新高。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招國偉表示,目前每年公屋新申請約二萬宗,與每年新建公屋的數目相若,即新建公屋只足以應付新申請,無法清理現有輪候冊,預料在經濟下行下,公屋輪候時間只會越來越長,平均輪候時間今年內更有機會升至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