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梁啟智)

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梁啟智)

小時候讀書,「浩浩蕩蕩」一詞見過兩次。一次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講洞庭湖,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另一次是孫中山,講民主革命,「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最近又見到這四個字,來自流行組合Mirror歌曲《Warrior》的歌詞:「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

說香港傳媒正進入另一世代,不為過。事先聲明,總體而言,這個時代相當黑暗。新聞自由面對的打壓,前所未見。元朗7.21事件首名被定罪者,竟然不是毆打無辜市民的白衣人,而是追尋真相的香港電台編導蔡玉玲。港台在新任廣播處長李百全之下,眾多廣受公眾認可的節目被臨時抽起審查。不止新節目不能上架,網上片庫的舊節目也要下架,一時間人人拯救記憶,幾百集《鏗鏘集》齊齊下載。

就在每日跌破新低點的打壓當中,香港電視業帶動的流行文化卻在發熱發亮。後起之秀ViuTV和傳統大台無綫電視於綜藝節目連番激鬥,電視再次成為茶餘飯後話題。同來自ViuTV選秀節目的兩隊組合Mirror和Error,雖然分別已成軍超過兩年,同樣在最近人氣急升。Mirror這個跳唱組合最近舉辦演唱會,並且以姜濤為首散發耀眼光芒;Error則反其道而行,雖然同樣會跳會唱,卻以搞笑節目深入民心。

回顧過去,流行文化從來都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載體,7、80年代無綫電視的長篇劇集更是功不可沒,學者對《網中人》和《大時代》等電視劇折射的時代背景已有詳細分析。全盛時期的香港電視產業不單主導香港流行文化,更輻射至兩岸、東南亞,以至全球華人市場。現在遇到很多外地朋友,如果對方懂得說兩句廣州話,無不是從看香港電視劇學回來的。

好景不常,香港電視業於九七後變得越來越暗淡。有評論歸咎無論電視台或是演員都更重視北上發展,對香港觀眾的口味不再重視;也有學者指出網絡世代下大眾文化轉為分眾文化,一家人每人一部手提電話各自煲美劇日劇韓劇,難再產生公認本土時代巨星。無論如何,從前電視劇大結局有40點收視,屋邨大廈全座一起看同一個台連走廊也有環迴立體聲的年代,已變久遠。

來自觀眾的政治投射

正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近日香港電視文化的再次興起,特別值得注目。這一波的電視文化浪潮之所以能撼動人心,其實和過去一樣,正正因為其內涵反映了當前香港社會最重要的價值:人窮志不短!

當今香港,政治上誠然完全處於捱打狀態,因此香港人對任何弱者挑戰巨人的故事特別有共鳴。香港電視業當中的那個巨人無綫電視,又真的和香港政治結構密不可分,其新聞報道的各種選擇性編採數之不盡,難怪香港人會對任何針對它的挑戰特別興奮。早前王維基旗下的香港電視因為牌照問題無功而返,近期ViuTV的異軍突起後面同樣有來自觀眾的政治投射。這些投射固然有主觀成份,例如《全民造星》早期亦被批評只顧微博忽視香港觀眾,但亦非完全無的放矢。當Error的搞笑旅遊節目去到台灣綠島,一眾主持站在綠島監獄外嚴肅介紹關押政治犯的歷史,聲明「民主自由人權絕對不能講笑」,還再即場唱兩句《海闊天空》,弦外之音已清楚不過。

人窮志不短,也體現在現實資源之上。過去香港的電視製作曾經相當浮誇,香港小姐競選外景要去歐洲拍,總決賽則在紅館舉行,今天無論哪個電視台都負擔不起。ViuTV的節目卻轉個頭來,把資源不足當成賣點,反過來透過「呻窮」博觀眾一笑,讓大家在「無盡OT」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自2000年過後,香港已進入後物質社會,特別是年輕人已變得更重視精神生活和價值判斷。沒有資源就以創意和膽量搭救,不就是當今香港年輕人的寫照?看ViuTV的節目,坦白說,甩甩漏漏粗糙之處數之不盡,但都被製作團隊的真誠蓋過。

話雖如此,我難以浪漫地相信這一波的電視文化浪潮會即時引爆超越娛樂版的影響,真的帶來一場「浩浩蕩蕩」的變革。7、80年代的電視節目能凝聚民心,催生香港身份認同,和當時社會與政治環境正逐漸開放有關;今天香港,剛好相反。回想九七前的亞視也曾以《今日睇真啲》以弱勝強,九七後的亞視在北風下卻已成「亞視永恒」的笑話。早前《100毛》的出現何嘗不也引發許多想像,今天大家卻要擔心東方昇會否被捕。破舊立新,易講,難為。

然而,每個人恆常地在自身所及的範圍內作出貢獻,哪怕只是提供一些和主流有丁點不同的東西,不就是哈維爾的「活在真相中」嗎?當大台充斥大陸配音劇集,當港台被貶為完全的官府喉舌,繼續為香港觀眾製作節目,本身已可敬。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