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是拉丁美洲首個展開疫苗接種的國家,由去年底至今,全國近1,900萬人口當中,逾35%施打了兩劑疫苗,在全球接種競賽中排行第二,僅次於以色列。不過,亮麗的疫苗成績背後,卻掩蓋不了當地近期疫情比去年首度大爆發時更嚴重的事實,上月初新增確診一度突破9,000宗的單日新高。
疫苗效力不似預期是其中一個原因,當地施打的九成都是中國製造的科興疫苗,根據智利大學上月初公佈的研究數據,第一針科興只能提供接種者約3%的保護率,即使打了第二針也要等到兩周後,保護率才會升至56.5%。目前,絕大部份的智利接種者都只是接受了一針疫苗,因此難以形成群體免疫效應。
雖然如此,也不能將新一波大爆發全怪罪於科興,智利上下疏於防疫才是要負上極大責任,當局最初宣傳接種計劃時,曾把疫苗當成「靈丹妙藥」,揚言「疫苗將至,疫情快會結束」。結果,智利人打針後便在12月至3月的暑假期間不戴口罩群聚。更是禍不單行的是,巴西在去年11月出現傳染更強的P.1變種病毒,並迅速在南美洲擴散,也令智利防不勝防。
智利大學的傳染病學家科爾特斯表示:「錯在政府沒有解釋清楚第二針的重要性。在講解風險上,我們必須要非常清晰,那就是大家需要等待第二針(出現效力)。」
《英國醫學生期刊》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