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來,台海關係正發生重大轉折。此轉折是中共點燃對美冷戰所致,卻令台海局勢變得對中共越來越不利。最近《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是〈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討論的是台灣面臨的危險。由於中共持續擴軍備戰,兩岸軍力差距擴大,這次台灣的危險明顯大於歷史上的任何一次。但筆者認為,中共在這次台海危機當中實際上處於比以往更加不利的地位。因為中共對台威脅發生在解放軍對美國發起全面核威脅之後,台海危機不再是兩岸關係問題,而是變成了全球關注的中美對抗的一部份。
去年6月底我在自由亞洲電台發表文章〈中美冷戰進入快車道〉,分析中共點燃了中美冷戰。去年6月23日,中共完成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後,多維新聞網於6月26日刊文〈北斗衝擊全球導航格局,中國軍力大幅提升〉宣稱:「北斗系統的完全建成也意味着中國軍事能力的大幅提升,兼備『全球作戰』與『精準作戰』的實力,能對全球目標實施更精確的外科手術式的打擊。」這很明顯是將核威脅的矛頭對準了美國。而今年4月23日中共的新型核潛艇在三亞編入其戰略核潛艇艦隊時,說得更露骨了,除了宣稱其潛射洲際導彈可從南海打擊美國本土任何地方,還公佈該新艇艇徽圖案,顯示一枚核導彈正從南海射向北美。這相當於核潛艇與衞星導航時代的新版「古巴導彈危機」。
美國軍方對中共點燃中美冷戰有清醒的認識,今年2月美軍負責核戰爭的戰略司令部司令Charles Richard海軍上將撰文警告:「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以及灰色地帶的行動,美國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為未來做好準備。」隨後美軍開始了一系列備戰部署,並調動更多海軍兵力到東亞地區,應對中共越來越猖獗的軍事威脅。
在此背景下,今後中共的對台威脅再也不單純是為了所謂的「統一」,而是中美軍事對抗的一個關鍵環節和組成部份。美國的對台戰略則是維持台灣的穩定安全,對美軍來說,中共的對台軍事威脅與對美軍事威脅是一回事,必須一體化應對;由於中共造成了台海危機的國際化,美國必須阻止中共奪取第一島鏈的企圖,那會動搖美國的國家安全。
從國際關係來看,這次台海危機與歷史上的歷次台海危機完全不同,它不是單純的兩岸關係衝突,而是全球戰爭風險中的一環;台灣現在是中美冷戰的前線,中共點燃中美冷戰時沒想到,冷戰之火點起來以後就不會自動熄滅了。冷戰雙方只能是零和博弈,直到其中一方徹底失敗。美蘇冷戰的教訓就是如此,中美冷戰也一樣。美國軍方現在正全力以赴地加強在印太地區的部署,以備戰來阻止戰爭發生。
在太平洋戰爭中取得最後勝利的美國很了解那場戰爭的歷史,中共海軍的擴軍備戰計劃和大日本帝國上個世紀20、30年代海軍的急劇膨脹非常相似。從這個角度來看台海危機裏中共的角色,它萬一佔領台灣,將激發出進一步的國際野心,把美國看作是可以打擊、壓迫的對象,而把台灣當成一個它毀損以後毫不心痛的軍事上的前進基地,它今後對美的軍事威脅將從台灣出發,南海就淪為次要之地;反之,若台灣和美國、日本以備戰而止戰,則和平得以續存,中共可能轉而求其次,把南海作為對美攻擊的核潛艇艦隊出發基地,為此加強對南海的佔領以及對澳洲、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署。
程曉農
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