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傳媒SBS上周四報道,林鄭出席香港駐悉尼經貿辦舉辦的網上研討會,被問到國際媒體報道不少港人離開香港,會否擔心人才流失。林鄭指有關報道「誇大失實」,又稱「所有離開的都是逃犯,我們不在乎」。她說,1980年代很多人選擇離開,但1997年主權移交後數年他們又陸續回港。
這番話傳到香港,引起軒然大波,特首辦澄清林鄭所講的是「逃犯」,「清楚表明是指在香港干犯罪行而逃離香港免受刑責的人,並非指因為其他原因而離開香港的人士」。這個澄清有點不合邏輯。問的是移民潮及流失不少人才,林鄭其後提到80年代離港的人都回流,意即不擔心人才流失,顯然很清楚很認真地回答那條問題。若只是說「逃犯」,他們人數極少,怎可能構成人才流失問題?她所講的應是近期因政治環境丕變而離開的港人。
林鄭否認近期有大量港人移民,無非想說明連串政治高壓大動作(國安法、被政改、推行愛國教育、政治檢控等),並沒嚇走香港人,社會仍然穩定,經濟依然向好。但數據已顯示大量港人已經或準備離開。英國BNO簽證計劃在頭兩個半月收到約2.7萬宗申請,估計第一年申請人數會逾15萬,彭博通訊社報告則指今年將有約1.31萬至1.63萬個香港家庭移民英國。
事實上,從我們自己的經歷就知道移民潮已醞釀成功。友儕間食飯聊天話題都離不開移民,很多人近期都參加過數次送別移民親友的聚會,若非限聚令,別離飯局必更頻密;還有不少人走得很匆忙,抵埗後才傳短訊相告。幾可肯定,7、8月間離港人數將更可觀。
在芸芸各界別,近期被重點招呼的教育界應是這波移民潮的主力。教協早前問卷調查近1,200名中小學及幼稚園的教師及校長,近兩成受訪者計劃辭職或提早退休,另有逾21%人傾向離開,兩者合共比例高達四成。而474名有意離開受訪者中,逾71%表示離開主因是政治壓力增加。這些離職或提早退休的教師應該有不少是準備離開香港。
暑假期間大舉離境的還有中小學生。在新科目、新課程、新教學要求等新教育制度下,除了教師,學生也會受到極大衝擊,家長對此焉能不知?何況英加澳等地教育制度早就令中產家長趨之若鶩,以前就有不少留學生,如今放寬港人家庭移民限制,在此情況下即使不是舉家移民,也會先送子女出國留學,到時離境大堂的「盛況」自可說明一切。
那麼多人離港,林鄭除了認為外媒誇大,還說以前離開的人都回流,以否定人才流失之說。這種說法有點自欺欺人。六七暴動後、80年代初前途談判、八九六四後、九七回歸前等,香港都確曾出現過移民潮,而不少在8、90年代離開的港人或其下一代都選擇回流,各人原因不盡相同,但與香港政治社會制度一直保持原狀有極大關係,相信這是吸引港人回流主因。可是,經過近期連番「微創手術」(張曉明形容「完善」選舉制度用語)後,香港制度及社會已面目全非,大家亦都認定無法返轉頭,憑甚麼還能吸引港人回流呢?
其次,政府對待港人移民的態度也跟以前有很大分別。無論是否說漏嘴,都說明如今的政府很不屑離開的香港人。幾十年來的多次移民潮,港府都不曾敵視離開的香港人,真正尊重大家的去留選擇,最多只會在施政上作出補救,例如投入更多資源在教育、醫療及福利,更積極培訓人才,而非遷怒離開的港人,甚至修改法例賦予入境處長權力禁止市民出境,以及不准市民以移民為理由提前取消強積金戶口。這種對待港人移民的心態轉變,將來必定更多的反映在具體政策上。
香港人移民離開已是勢不可擋,想他們回流,唯一方法就是將這顆已支離破碎的東方之珠,以超高技術修復,讓它變回全球最自由城市,重拾美食天堂購物天堂的美譽!但,他們會嗎?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