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給香港家人的to do list

有個台灣家●給香港家人的to do list

一場疫症,令很多以為可以兩地飛去看家人的移民家庭,束手無策。

從前常常說台灣和香港只距離一個多小時飛機行程, 機票又便宜,有時間經常往返兩地也不是問題。香港的長輩們也可以輪流過來陪陪孫子,不至於錯過他們的成長,原本我們也是這樣的籌謀和計劃。

自從懷着三弟,還住在香港的媽媽和奶奶真的是車輪轉般來台照顧我們一家大小,還記得當年我挺着大肚子搬屋,奶奶就特意飛過來幫忙執屋和清潔。剛生了三弟後,在香港做了陪月二十幾年的婆婆,也特意飛來台灣陪我坐月子,一直到三弟大約半歲,疫症爆發,台灣封關,這樣的計劃就無疾而終了。

遇上新地方 盼帶家人遊台

不知不覺,三弟下個月兩歲了,香港的長輩們上一次見三弟的時候,他連坐也不懂,現在已經可以像一台失控的火車,飛快地跑。幸運地,香港的婆婆上個月終於取得台灣的依親居留證,但因為種種原因,婆婆還未可以來台探望我們,大家都在等待隔離政策鬆綁的一天。

在這一年多不能相見的日子裏,有時候在台灣遇上一些新地方、好餐廳、新玩意的時候,心裏總是想像,等有一天香港的家人可以再次來台灣探望我們的時候,一定要帶他們去看看。 如是者,有時候怕自己會忘記,我居然偷偷做起了一個給香港家人的to do list。

想帶婆婆去阿里山坐小火車、去台北101看風景、去宜蘭吃葱油餅泡溫泉、去台中高美濕地看海、去日月潭住湖邊民宿、去台東看太平洋,還要帶婆婆去看牙醫、推拿整骨師傅,當然還要去看看我們的第四間餐廳……

年輕少維繫 長大更珍惜

在聚少離多,甚至在不能相見的日子中,少了一份理所當然和唾手可得的心態,令人更學會珍惜眼前有的東西,也許隨着慢慢長大(變老),好像更加學會珍愛和家人之間的感情。

年輕時年少氣盛,腦海中只有夢想自己可以帶着背囊,浪迹天涯,瀟瀟灑灑地生活就很不錯。想當年我一個人去了澳洲工作假期,我的心就早早飛出去了,眼前的新鮮生活、時好時壞的拍拖生活、一起成長的朋友、甚至是一份工作,就是年輕時的一切,和家人感情的維繫,往往總是有空才做的事情。

或許直到自己也為人父母,成為了三個兒子的媽媽,看着自己的兒子一天一天長大,也開始有自己的世界時,彷彿時刻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機會。

不得不承認,自己和家人從小常常聚少離多,相處日子久了,反而容易起爭執和磨擦。我在手機上留了一個和香港家人的to do list,就是想提醒自己,現在不能與家人相見的我,其實還有很多事情想和他們分享,尤其在香港的家人經歷近年的一切種種,常常被迫留在狹小的家中無聊地過日子,有時候難免變得鬱鬱寡歡。幸運地我們在台灣生活,雖然不能出國,但是還可以在台灣這個說小也不小的地方,比較安心地出門, 閒來還可以來個本地旅行, 一切生活總算正常。

這個to do list,彷彿成為自己心底裏的一個小小慰藉,期盼和香港家人分享我們這裏的一切,期待彼此相見的一天,先一起按照那個清單玩一遍再鬧交吧!

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土生土長香港人,三個小男生的媽媽, 2017年舉家移民台灣, 重新出發,在台灣經營着四家餐廳。 著有《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和《移民台灣大作戰》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