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把中國太空站「天和號」核心艙送上預定軌道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下稱長五B火箭),火箭殘骸昨重返大氣層,最後在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附近海域墜落。儘管殘骸這次安全墜落,但美國太空總署(NASA)仍批評中方任由殘骸不受控地墜落的做法不負責任。內地多個具官方背景的網媒則狠批美媒連日來炒作「中國火箭殘骸失控威脅」,指摘美媒「雙重標準」。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經監測分析,長五B火箭的末級(最後一級)殘骸在北京時間昨日上午10時24分已入大氣層,落區位於東經72.47°、北緯2.65°周邊海域,絕大部份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台灣中央社指,對照海圖殘骸在馬爾代夫西南方近海墜落,距離最近的度假島礁僅約42公里,因此仍有一定程度的危險。約旦、阿曼和沙特阿拉伯的民眾在社交媒體上報告稱看到了中國火箭碎片,有網民發佈了碎片刺穿中東黎明天空的影片。
美國太空司令部證實,火箭殘骸在阿拉伯半島上空重返大氣層,但未能證實碎片是在陸地還是海洋上降落。長五B火箭核心部份估計約重18至22噸,是歷來其中一件墜落的最大人造太空殘骸。連日來,美媒高度關注中國火箭殘骸即將墜落的消息,擔心這或對碎片落區附近的人命或財產帶來風險,其中《紐約時報》和《今日美國報》均曾在新聞標題用上了「當心」(Heads Up)的字眼,右翼的《紐約郵報》甚至還以「巨大的中國火箭殘骸可能墜落紐約」為標題。
儘管只是虛驚一場,但太空人出身的NASA署長尼爾遜(Bill Nelson)仍發表聲明批評中方的做法:「航天國家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太空物體再入地球對人類和財產造成的風險,並最大限度地提高這些操作的透明度。很明顯,中國在太空垃圾問題上沒有達到負責任的標準。」近日追蹤墜落火箭殘骸的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在Twitter說:「從統計學上說,重返海洋的可能總是最大的。中國似乎贏了這場賭博,但這仍然是鹵莽的。」
麥克道爾稱,潛在的碎片區可能遠至紐約、馬德里或北京,或南至智利南部或新西蘭惠靈頓。他謂在NASA的「天空實驗室」(Skylab)太空站在1979年脫離軌道墜落到澳洲後,大部份國家都改善了太空船的設計,以避免這類太空垃圾失控返回地球的事件再次發生,但「中國火箭的設計師似乎很懶惰,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火箭殘骸最終安全墜落,內地官方各大網媒如獲至寶。持民族主義立場的「觀察者網」在微信公眾號發文,指西方連日來誇張炒作中國火箭殘骸返地球的「危險性」,又指在今年3月美國SpaceX公司商用火箭碎片在華盛頓州墜落時,外媒卻用「點亮夜空」這種浪漫詞滙,相反卻「刻意渲染和誇大中國火箭殘骸的『失控』以及火箭殘骸造成人員傷害的概率」,顯然是雙重標準。
路透社/美聯社/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