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89樓】香港保險業迎至暗時刻 - 程總裁

【國金89樓】香港保險業迎至暗時刻 - 程總裁

「香港保險業迎至暗時刻」這標題若果是本總裁創造的,肯定會被指唱衰香港或「假新聞」,幸好這是由內地央媒抄回來的,《人民日報》旗下「證券時報網」上月底一篇報道這樣形容失去了內地客的香港保險業。

內地客近年是香港保險業增長最強動力,就算幾年前內地定性在香港買分紅壽險須受資本管制、一些資金渠道如銀聯被限制,但仍是一盤大生意,原因是香港各類非分紅保險條款在內地人眼中依然吸引。

這條水喉近年呈「滴水」狀態,不是因為2019年社會運動,而是2020年政府控制疫情手段下,內地人未能在沒有檢疫條件下來港買保險,內地客新造保單總保費去年僅68億元,按年大跌84%。

「證券時報網」同一篇文章形容澳門保險業去年創新高,惟不是引用內地客新造保費增長率數據,而是整體人壽保險毛保費「逆勢」增2.7%;又引述有友邦(1299)代理去年起將業務重心放在澳門,「平均一個月有2到3張在澳門簽的內地客單」。

公平地說,雖然香港保險業失去內地客水喉,但其實去年整體毛保費按年仍增4.9%至6,084億元,就算扣除一般保險,人壽保險毛保費增長依然較澳門高,「證券時報網」比較非Apple to Apple。

港府民望低 拖累接種率

不過,確實澳門去年9月已重啟個人遊,內地客新保費已佔友邦澳門分公司三分一。澳門一直有擴張金融業打算,保險業亦屬其中一環,香港在內地客投保缺席多月下,未至於最暗,但相對澳門優勢已減少。

保險業是金融業縮影,放在更大的picture,是疫苗接種率偏低,香港難以重新開放讓外地人來港。本總裁不是鼓勵打疫苗,但無疑全球主要城市在接種率上正角力,越早達到群體免疫,經濟反彈越快。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上周亦有警示本港疫苗接種率較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低,香港邊境重啟速度或落後新加坡,以香港為基地的金融機構跨境業務或受影響。

香港政府民望極低,提高接種率要以鼓勵方式推行,強逼只會讓市民賭氣拒接種。惟政府左賴、右賴,但就不反省自己公信力低,最終生意只會流失至澳門、新加坡,香港屆時真的面臨「至暗時刻」。

程總裁

fb.com/IFC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