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風情】藥王被罰口服心不服 - 程凱

【灣區風情】藥王被罰口服心不服 - 程凱

電影《我不是藥神》很多人都被感動過,那是真人真事改編,為大陸基層白血病人控訴藥廠賣天價抗癌藥的故事。電影結局當然主旋律地判了為病人走私平價藥的主角坐監,因為正義而犯法都是犯法,中國是不容許的,而國家亦善良地把該藥「格列衞」(Glivec,港譯「加以域」)納入醫保,造福病人。電影的故事大團圓結局,但大家知道,現實的殘酷從沒完結。

中國最大藥廠揚子江藥業,2020年收入達9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上月被市監局以違反《反壟斷法》罰款7.64億元,藥廠雖然表面稱「尊重決定、服從監管」,但暗地裏卻不斷上訴,認為處罰過重,又質疑當局拿到的證據雖然顯示了限制經銷商定價,但他們卻從沒採取懲罰措施,又沒有停止供貨,不具備懲罰性條款,強調自己沒有違壟斷法。

中國嚴懲市場壟斷,馬雲、馬化騰秒變鵪鶉,個個連聲謝主懲罰,惟揚子江藥業創辦人徐鏡人竟敢跟當局討價還價,內媒都指他在調查過程態度不合作。而中國網民狠批全國醫院診所都開揚子江的貴藥,年年加價,根本早有串通,而且揶揄他們的藥真的沒有負作用,因為根本無作用。

揚子江藥業多種王牌藥物如藍芩口服液、蘇黃止咳膠囊,內媒指出其最大買家為公立醫院,前者佔比竟高達七成。徐鏡人的成功,正正跟《我不是藥神》的藥廠一樣,控制了各大城市醫院的銷售渠道,每間醫院的藥物清單,都由他們在當地的銷售團隊把持,稱為「同鄉軍」。他們與醫生院長關係極佳,幾乎所有新藥都必經同鄉軍才能進醫院,因此揚子江的勢力才慢慢變大,所以就算沒對經銷商採懲罰性條款,一樣有實力影響市場運作。

中國藥業在如此制度下,同鄉軍自然是貪污溫床,而且合謀定價正是他們生存伎倆,否則就會發生像電影一樣走私平價藥的情況。徐鏡人被罰仍心有不甘,藥物亦未見即時減價,且看他是否仍有實力作反擊。

程凱

fb.com/chengkaibay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