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滅《鏗鏘集》行動持續,港台高層不准《鏗鏘集》做六四專題、不准再講7.21,「以後只做民生古仔」,監製終於肯辭職,一群刀手立大功。
老朋友告別遠去,我們會懷念。香港電台斬除網上片庫,人人拯救記憶,手上幾百集《鏗鏘集》,從何看起?請容我擔當小小導賞員,以下是近年經典傑作。
先談《鏗鏘集》確有一手的民生故事。一輯紀錄片《老伴》,記錄兩對老人互相扶持,最後歲月,平凡日常,折射照顧者的無奈困局,淡淡的哀愁,道盡香港長者處境,令人心有戚戚然。又有一輯〈陪你走最後一哩路〉,記得我們這些新聞紀錄片製作人,曾幻想要紀錄人們臨終,說得天花亂墜,卻永遠做不成;《鏗鏘集》團隊做到了,追蹤拍攝兩年之久,眼看長者衰老,記臨終的選擇,家人的笑與淚,生老病死,that’s it。
老牌節目,但說故事形式卻不忘創新。十號風球下難以外出拍攝,〈全民山竹記〉搜集小市民自家片段,記錄香港人颶風下的一天;廣為傳誦的〈袁氏這一家〉,講述袁彌昌容海恩兩夫婦與袁氏深黃一家的相處之道,記下家人敞開心扉真性情,正是兩極分化下的香港家庭寫照。
對比7.21調查觸動龐大勢力,〈三中商〉一集踢爆市場七、八成佔有率的連鎖書店,實際由中聯辦操控。〈何志平的名單〉,重組何志平行賄案背後的點綫網,窺探強國外交背後的黑幕。
六四周年,從來是紀錄片製作人最頭痛的題目,三十年了,還有什麼新意?〈八九演義〉系列第一回,《鏗鏘集》團隊飛到波蘭,訪問當年團結工會領袖華里沙,提醒香港人,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同一天,世界另一端也有影響深遠的大事發生,團結工會在選舉中擊敗共產黨,揭開東歐變天共產黨倒台的序幕,回望歷史的叉路,感慨良多。第三回〈尋〉一輯,團隊竟然想到要打開當年學運領袖的通緝名單,走遍全世界,追尋他們三十年後的足跡,有人堅持故我,有人熱情不再。第四回〈忘〉,團隊從當年具名抗議北京屠城的政治廣告中,找出響噹噹名字,追尋他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心路歷程。故事意念精簡,意味深長。
《鏗鏘集》仝人,美好的仗,你們已經打過。十年後,香港將會有這樣的日常:孩子從學校回來,父母補課,從暗角找出傳說中的《鏗鏘集》,孩子看完會說:原來以前的《鏗鏘集》會講政治、原來有人會批評政府、原來……這就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