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白天炎熱,陽光耀眼,傍晚熱氣不退,但電視新聞的天氣標誌中,卻有黃色暴雨和雷電警告。這時正在網上看見嘉德拍賣公司正在宣傳拍賣重點,傅抱石的《風雨歸牧》,上世紀四十年代畫家在重慶金剛坡時代的作品,估價人民幣五千八百萬至六千八百萬。畫卷上,狂風刮起,暴雨驟至,山澗暴漲,放牧歸家的牧童和水牛置身狂風驟雨之間,萬分狼狽,奮力突圍。傅抱石作品以大氣魄著稱,在他筆下,風勢雨勢,勢不可當,大自然的力量傾注得淋漓盡致,令人觀之如臨其境,如癡如醉。
就在此時,窗外閃電一亮,夜空一白,暴雨如注而下,天地一片譁然,涼風夾着水氣席捲而來,暑氣頓消。我看着眼前傅抱石那張風大雨大的《風雨歸牧》,只覺得天巧地合,令這畫更加引人入勝。
藝評家對這幅畫的評論,說是畫家於抗日烽火年代作畫,心中為國家命運擔憂,這才畫出如此狂風暴雨的作品。聽了不覺莞爾。藝評家的本事,就是可以說出連畫家都不知道的東西,一開口,就往大處說去,有幾大說幾大,好像不這樣,便顯不出評論家的高深。其實畫家畫畫可以很簡單,有時純粹因為氣候變化而生靈感,因應自然造化的轉變,化出不同的創作。當年傅抱石人在山城重慶,必見過畫中風雨交加山澗暴漲的情境,感受過大自然的力量,融會貫通,下筆才會有如神助,才會產生如此神品。若是硬要扯上什麼國難愁困、民族感情,那就是強餵畫家吃政治飯,一張好畫便也為政治服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