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仁著作 圖書館列禁書 另外八本同遭康文署封殺 余杰斥焚書坑儒

何俊仁著作 圖書館列禁書 
另外八本同遭康文署封殺 余杰斥焚書坑儒

【本報訊】「焚書坑儒」政策下,香港禁書越來越多。繼去年康文署以「覆檢」為由抽起至少九部書籍後,昨再向公共圖書館下令,要求員工即時抽起另外九部書籍,包括立法會前議員何俊仁和陳淑莊、旅美華裔作家兼政治評論家余杰、及時事評論員林匡正的著作,前特首梁振英曾經點名批評的《香港民族論》亦在名單內。

本報獲悉,康文署昨通知各公共圖書館,表示因應國安法需覆檢圖書館館藏,要求職員即日從參考和外借書架中抽起有關書籍,原本已預約或借出的館藏亦要改為覆檢中狀態;覆檢中的館藏不得預約、外借或續借。

九部禁書包括港大學生會《學苑》編著的《香港民族論》,立法會前議員何俊仁《我向霸權宣戰》,立法會前議員陳淑莊《陳淑莊敏感地帶》,旅美華裔作家兼政治評論家余杰《卑賤的中國人》和《納粹中國》及時事評論員林匡正《香港抗爭運動史—挫敗的三十年剖析》等等。

本報昨在公共圖書館網站查閱被禁書籍紀錄,均顯示沒有符合的檢索結果。康文署因國安法覆檢書單已非首次,去年7月有至少九部書籍遭以覆檢為由下架,包括學者陳雲《香港城邦論》等六本著作、黃之鋒《我不是英雄》和《我不是細路:十八前後》、及陳淑莊《邊走邊吃邊抗爭》等。

康文署長劉明光

何料「霸權宣戰」字眼敏感

《我向霸權宣戰》作者、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表示,該書是他在2012年參選特首時所寫,內容涵蓋當年社會議題,包括金融及地產霸權等,「唔覺得有咩地方觸及國安法,建制派喺議會都成日講(有關議題)」。何料被抽起的主因或只是書名中「霸權」、「宣戰」等字眼令有關部門感到敏感。

作家林匡正表示,他幾部被禁作品主要記載過去香港抗爭運動的歷史,包括當時港人爭取的目標、過程、成敗原因等等,內容「無可能觸犯國安法」,料下架與官僚制度有關,「啲官僚要穩陣,那怕有0.1%機會中招(觸犯國安法),都要落咗先」。

余杰透過短訊回應,形容事件是「香港的焚書坑儒」,對此感非常憤怒,「可見我書名的預測非常準確,香港已經跟中國其他地區一樣淪為『納粹中國』,因為禁書、焚書是希特勒政權的拿手好戲。」

余表示兩部被禁著作只是批評中國社會、文化、政治等,沒任何鼓吹暴力、犯罪、恐怖主義的內容,「當然不可能危害中國國家安全」。他擔心港府的控制會越來越嚴厲,比如不准獨立書店銷售其書籍或從台灣網購。但他寄語香港讀者:「我希望香港讀者在還有這最後一絲自由的時刻,多多購買包括我的書在內的若干禁書,通過讀書讓自己免於被中共洗腦,通過讀書保存反抗的精神和火種。」

康文署覆稱隨國安法立法,圖書館須確保館藏遵守法規,當發現館藏內容或違國安法會嚴肅處理,暫停有關書籍的服務;涉及六名作者的九本書正按如上原則處理。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