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再出招打擊澳洲 戰略經濟對話暫停 分析︰象徵意義大於實際

華再出招打擊澳洲 戰略經濟對話暫停 
分析︰象徵意義大於實際

中國再次在經貿問題上出招打擊澳洲。繼商務部等部門接連對澳洲大宗商品進口設限後,負責規劃境外投資戰略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昨宣佈,由於「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某些人士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即日起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不過有分析指,有關對話事實上在2017年以後隨着兩國關係轉差已經暫停,中方這次舉動象徵性意義較大。

國家發改委的聲明稱,澳洲聯邦政府某些人士近期「推出系列干擾破壞兩國正常交流合作的舉措」,基於澳方當前對中澳合作所持態度,決定即日起「無限期暫停國家發改委與澳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

■中國與澳洲關係近期持續交惡。

澳重新檢視租港口協議

澳洲政府上月以「與聯邦政府外交政策不一致」為由,取消維多利亞省與中國簽署的兩份「一帶一路」倡議和諒解備忘錄;澳洲國防部近日亦證實正檢視北領地於2015年與中國嵐橋集團達成的達爾文港租賃協議;前日澳洲又派四艘軍艦駛入南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在例行記者會強調,澳方必須對兩國戰略經濟對話活動暫停「承擔所有責任」,指摘澳方濫用所謂「國家安全」理由,對中澳經貿、人文等領域合作項目和既有成果變本加厲進行限制和打壓,嚴重損害中澳兩國互信。澳洲貿易部長鄧肯(Dan Tehan)發表聲明稱,對中方的決定感到失望,但強調澳方對舉行對話及與中方進行部長級接觸「仍舊持開放態度」。

兩國上一次的戰略經濟對話在2017年9月於北京舉行,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與包括時任澳洲國庫部長莫里森等官員舉行會晤,雙方簽署了關於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等的諒解備忘錄。

■澳洲當局正檢視與中國嵐橋集團達成的達爾文港租賃協議。

對話機制2017年已名存實亡

對於外界認為中方有意向外界展示把與澳洲外交聯繫「降格」的訊息,不過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對本報分析稱,這次中方的行動象徵意義較大,因為對話機制自2017年後已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2017年是分水嶺,不管和中美和中澳關係,當年美國通過了新的國家安全戰略,把中國列為敵手;澳洲也通過了針對中共在澳洲進行滲透和統戰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化法》,此後中國政府就運用其經濟實力對澳洲報復。」他指目前除了中國對澳洲依存度最高的鐵礦石,包括農產品、木材和煤炭等所有大宗商品都被中方列入報復範圍,但澳洲畢竟屬南半球第一大經濟體,近年亦已積極打開印度、印尼、台灣等新興市場,不那麼容易就被中共嚇倒,同時亦保持與華對話沒有追求與中國「脫鈎」。

去年4月到今年3月,澳洲共向中國出口了價值1,490億澳元(8,948億港元)的貨品,其中鐵礦石是最大宗產品。專家預計,雙邊關係緊張不會對鐵礦石貿易產生重大影響,但可能會對中國在澳投資產生影響。

路透社/《蘋果》記者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