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神侶》的結尾是這樣的,南宋大軍在郭靖和黃蓉的保衞下,一直死守襄陽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直至相隔90多年之後《倚天屠龍記》,滅絕師太淡淡交代了一句:「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同時殉難。」兩部小說的時空之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內地知名金庸小說專家六神磊磊提出大膽假設,駁斥滅絕師太的說法,斷定郭靖和黃蓉並不是戰死,而是因長女郭芙和女婿耶律齊通敵賣國,無法面對女兒叛國投敵之恥,最後退隱江湖、鬱鬱而終。
有興趣了解相關論點和論據的,請自行上網搜尋相關文章。今次想探討一下,在敵方不擇手段竄改歷史下,該當如何應對。試想想,若然自己是過渡至元朝的南宋子民,復仇大於一切,你寧可告訴的後代,郭靖夫婦奮戰而戰死?抑或郭芙看不到出路而通敵賣國?若然自己是成功征服南宋的蒙古人,你寧可宣揚自己手刃郭靖,抑或要靠敵人變節才能戰勝歸來?
國難當前,國殤之後,「英雄」和「悲劇」看來還是有必要存在。而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忍辱負重,先配合一下撻子扭曲歷史,也是一條權宜之策。梁啟超寫過:「國人無一旁觀者,國雖小而必興;國人盡為旁觀者,國雖大而必亡。」但事已至此,若然今天敵人已破關,仍顧執着於真相,恐怕最終還是要殉道了。但殉道歸殉道,萬不能自亂陣腳,《神雕》內的襄陽長官呂文德國戰當前,卻被蒙古兵嚇壞,表面上說是為了大義,實質卻是煽動己方軍心退兵,就被黃蓉拿着刀子警告他:「再說一聲退兵,捅你幾十個透明窟窿!」
大灣區國舅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