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失研發新藥動力

業界失研發新藥動力

美國拜登政府扭轉前朝立場,改為支持開放COVID-19疫苗專利,兌現拜登去年參選時其中一個承諾,但已在收成期的藥廠大感不滿,擔心會打擊業界未來研發新藥的動力。

拜登扭轉特朗普政策

全球各國在COVID-19去年大爆發後爭相研發疫苗,結果美國輝瑞年底最先公佈與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第三階段測試數據,效果理想。印度和南非當時曾向世衞建議開放專利,但素來主張「美國優先」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一如預期大力反對。傾向環球合作的拜登則早在大選前已承諾開放專利,結果他在盟友印度亟待疫苗救亡的時刻,公開支持這「救世」計劃。

事實上,輝瑞和莫德納等藥廠成功研發COVID-19疫苗並非只靠其自己努力就能成事,如要全面地測試疫苗效果,就須其他國家分享生物樣本。美國政府的抗疫「曲速計劃」也撥出了180億美元(約1,404億港元)予疫苗研發工作,大幅減輕藥廠的財政壓力,因此特朗普和歐盟反對開放專利不斷引起道德爭議。

不過,藥廠研發一種處方藥物估計要26億美元(約203億港元),而且要負擔研發失敗的風險,現要在它們收成期開放專利,難怪會湧現反對聲音。業界就警告此舉會打擊藥廠應對大流行病的反應,消息還指他們會設法爭取開放最少的專利權。券商R. W. Baird分析師史科尼則相信拜登政府的「開放專利」論只能譁眾取寵,不會大幅改變專利法。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