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署一刻「諗起北上採訪被捕」

帶署一刻「諗起北上採訪被捕」

【本報訊】「都有呢一日喇香港,竟然因為新聞工作而被捕」,從寓所被押上警車,看着沿路熟悉的風景,突然想起那些年在內地採訪維權人士後被公安逮捕的經過,還「職業病發」,被捕時像個旁觀者般想要記錄那刻。在庭上清楚讀出「我不認罪」的蔡玉玲決定上訴,只因信念從不動搖,「認罪從來冇出現過喺我選項入面。」

法庭4月底裁定蔡玉玲兩項虛報查冊用途罪成,共罰款6,000元。蔡玉玲接受本報專訪,說判決前仍覺得案件勝算僅一半,「都係好老土地整咗張清單,萬一我突然要入去坐,有咩事係要出面人幫我處理。我仲講笑話如果唔使坐,呢張嘢就得啖笑,即刻撕爛佢。」

■為《鏗鏘集》(左圖)追查白衣人而查冊車牌的蔡玉玲去年被捕(右圖),其後成為7.21事件被定罪判刑的第一人。資料圖片

為理想義無反顧 難過牽連家人

嘗試為7.21事件解謎,卻成了事件中定罪第一人。蔡說《鏗鏘集》團隊有過林子健事件的經驗,知道閉路電視的重要,7.21翌日早上,已有同事直驅元朗,逐戶收集閉路電視片段;她則在公司統籌分工,「要即日搵,問到就問,問到越多越好,因為返轉頭未必有,如果警察落到場搵有CCTV嘅商戶,佢哋冇可能唔提供」;同一時間,數名同事去醫院尋找傷者和校正取得片段的時間。一周後,「7.21元朗黑夜」出爐。

「隨住7.21一周年臨近,觀察到事件中要拉嘅人好似未拉,要尋求嘅公道未尋求到,仲聽到啲傷者講,好似調查進度好緩慢」,遂拍板做跟進專題,重看所有CCTV和能找到的網上片段。她說去年5月監警會報告出爐後,社會出現另一種論述,指7.21事件是「白衣人和黑衣人的衝突」,遂決定接觸白衣人尋找真相,「成日話我哋只係採訪黑衣人嘅故事,咁白衣人點解嗰日出現喺現場?喺現場做過啲乜?佢哋背後有冇人安排?」,惟事件卻把她推上犯人欄。

被押上警車送往大埔警署,她忽然想起自己幾年前在內地採訪時遭公安逮捕,被帶上公安車送去派出所的一幕,「好似兩個時空重叠咗。自己仲好似旁觀者咁去睇呢兩件事發生,覺得『啊,都有呢一日喇香港,竟然因為新聞工作而被捕』。」

由拘捕至判決不足半年,蔡處之泰然,「政權拘捕你,對你做啲未必認同或唔公義嘅事,如果你被佢影響到,我覺得就係輸咗第一仗」,她說最不開心是令家人擔憂,「自己可以好義無反顧咁實踐自己嘅理想,但屋企人係無辜被牽連」。

■記者李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