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去年建議調高主板上市公司門檻,惟諮詢期內惹來業界強烈反對,有傳媒昨報道港交所擬對計劃讓步,顧及疫情下公司盈利倒退,故建議前三個財年累計盈利由早前諮詢的1.25億元,降至不少於8,000萬元。
業界人士表示,最新計劃反映港交所願意協調,相信能提高市場質素,但認為要設立過渡期,減少業界損失。
據《南華早報》昨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港交所最新建議,前三個財年累計盈利不少於8,000萬元,較現時的5,000萬元高出六成,料經證監會批准後落實;港交所發言人拒絕就該報道置評,諮詢結果將適時公佈。該消息人士表示,港交所考慮到疫情拖累不少公司整體盈利倒退,故調整盈利門檻。他又稱港交所會按情況,容許公司申請豁免盈利要求。
港交所去年11月就提高上市門檻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諮詢,並提出兩個方案,包括跟隨早前最低市值增幅上調1.5倍,最近一年盈利最低要求由2,000萬元增至5,000萬元,前兩財年累計盈利由不少於3,000萬元升至7,500萬元,前三個財年累計不少於1.25億元;方案二是,參考1994至2019年恒指平均增幅,得出兩倍的升幅,最近一年盈利須不少於6,000萬元,前兩財年不少於9,000萬元,前三個財年累計不少於1.5億元。
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若三個財年盈利至少8,000萬元方案落實,將較之前計劃有所調整,「提高了市場質素,生存空間更大,即使好多公司都係最後一年先谷大盈利,但起碼按盈利看,保證此商業模式可以生存。」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指出,因應通脹情況是要提高上市門檻,「但需要有過渡期,因為對於潛在入表的公司,如果一下子提高,會影響上市程序。」他又指,對於專注細股的同業,例如小型券商、律師行等影響最大,或會因而減少收入,故認為港交所要循序漸進,讓業界慢慢轉型以減輕損失。
消息人士又指,港交所計劃重審GEM板定位,以協助中小企業透過該板集資。梁杰文直言創業板一潭死水,「過去完全冇創業板上市,所以都因為咁,業界先反對提高主板上市門檻,如果激活到創業板,到時就兩邊都能兼顧。」
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共有三個準則,包括盈利測試、市值或收入測試、市值或收入或現金流測試,企業須符合其中一個準則方獲上市資格。去年則針對市值要求最低的「盈利測試準則」提出改革。港交所指有關規定自1994年推出後未有調整,改革為應對監管主板上市申請人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