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亞洲高息資產獲青睞 - 曾德明

【基金觀點】亞洲高息資產獲青睞 - 曾德明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於3月份迅速上漲,自年初的0.9厘攀升至1.6厘水平。加之市場對通脹預期升溫,出於對宏觀環境轉向的擔憂,投資者開始調整持倉,令股市下挫,波動至今。

雖然國債息率上揚引發通脹預期,但長遠而言,通脹並不一定會推高股票投資風險。過往數據顯示,當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超過3%以上,股市才會面臨較大阻力。相信短期內,低息環境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低息環境延續和市場價值回歸,令高息策略再獲投資者青睞,特別是擁有眾多優質、現金流穩健、業務成熟、派息率較高企業的亞洲市場。

據MSCI過去十年的資料顯示,股息是亞洲市場股票總回報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份。過去十年,股息佔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總回報的40%,佔MSCI中國指數的36%。

亞洲復蘇領先全球,今年隨着疫苗的推出,市場預期疫情有望得到控制,生產活動加速恢復,預計2021年亞洲區增長將領先全球,市場對區內企業盈利的信心高漲,料企業盈利於2020至2022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近15%,高於全球的8%。強勁的盈利增長預期將刺激公司恢復甚至增加派息,從而利好亞洲股息策略。

事實上,海外資金自去年底已見逐步調入亞洲,年初至今更錄得顯著的資金流入,加上弱美元繼續鼓勵資金流入包括亞洲的新興市場,支撐後市表現。

總括而言,即使息口中長期有調整壓力,但多國央行已明言,短期內政策不會劇烈轉向。因此低息環境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由於投資者對政策收緊預期升溫,可能為後市帶來波動壓力。相信部署亞洲高息資產,兼享派息與增長潛力,是駕馭市場變化的一大良策。

曾德明

惠理基金—亞太區分銷業務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