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處於2017年到Hidden Agenda「放蛇」,再次引起工廈消防條例及娛樂牌照的討論,事發後兩個月,前立法會議員譚文豪聯同HA負責人阿和進行了三次模擬火警演習,均能於1分30秒內清空場地,並於三分鐘內把場內所有人士疏散至鴻圖道。
「呢次演習證明工廈地下可配合消防條例,比立法會火警演習疏散至添馬公園還要快。」公民黨副秘書長,黃大仙區議員劉珈汶說。自2009年政府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後,大部份成功申請者都是把工廈改裝或重建成商業大廈、酒店,十年內租金升了超過五倍,令原本在區內的文創業界及藝團難以生存。
幾年前譚文豪開始倡議「三分工廈」政策,放寬消防風險較低的最低三層用途。劉珈汶解釋:「地下可以做藝術表演場所,另外兩層就做食肆及商業、服務業,甚至係社福、宗教用途,活化工廈變商廈,只係扼殺本地文創生存空間同發展。」
她批評現時的工廈消防條例相當過時,無法配合社會發展,觀塘和牛頭角的藝術工作室經常被查牌,業主又要面對被「釘契」風險,HA就是因為不斷被查牌令表演腰斬,甚至屢次被釘契而被逼遷,2017年入境處及警方更登門拘捕外籍表演者,淪為國際笑話。
要真正活化工廈用途,她指出必須修例,可惜的是,當時的倡議者現已身陷囹圄,「當時譚文豪推動成立工廈政策小組,係主席,建議已交內務委員會,等咗四年終於排到上大會,但𠵱家仲會唔會繼續就唔知喇」。
工廈政策倡議的緣起是譚文豪本身喜歡音樂,亦會去live house,劉珈汶本身亦愛聽獨立樂隊,認為政府只需要「鬆綁」條例,「『不為』就係最好嘅規劃,真正嘅活化唔係拆晒啲舊嘅,而係放寬工廈嘅指定用途,放寬『工業』嘅定義,令藝術家唔使成日要『走鬼』已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