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另一位同樣多日前來旁聽、年屆65歲「姨婆」,多年來一直很關注康橋之家的研訊。原來九年前,她曾將當時只得11、12歲的智障姨甥孫送入康橋,惟心裏掛念不捨,經常往康橋探望。眼見衞生惡劣、人手不足,「廁所好恐怖,好擠迫。起身漱口都冇,擠唔到牙膏」,最終還是將姨甥孫帶回家,親自照顧。
出世不久就被確診小胖威利症的彥仔,一直隨姨婆生活,因她的姨甥女即彥仔的媽媽「後生唔接受」,「我覺得無所謂,我湊」。彥仔曾入住康橋的前身沐恩之家,姨婆憶述院舍當時的環境,「廁所好恐怖,污糟、黑鼆鼆,啱啱院舍又沖緊涼,好擠迫,冇人理」。時任主管安排彥仔入住女子院舍,姨婆參觀後認為女子院舍尚算整潔,故一口答應。
姨婆起初萬般不捨,經常往康橋探望,「員工冇做嘢,全部叫女仔(女院友)做嘢」,由掃地、抹地、洗衫、煮飯、餵飯,全是女院友一腳踢,「餵食飯好似倒水咁」,就算派藥都是院友負責。後來彥仔被調往男宿,職員揚言「放心冇人蝦到佢,會教佢讀書」。惟姨婆發現床底一片狼藉,前後左右的院友都是行動不便,心想「梗係冇人蝦喇」,當晚便將彥仔帶回家。
彥仔曾謂:「起身漱口都冇,擠唔到牙膏」。姨婆不滿員工無耐性、不專業,她不期望彥仔住到「肥肥白白」,但基本三餐,漱口、清潔等是基本要求。縱使已繳交三個月院費,最終住了不足一個月便離開。外人眼中,姨婆把不是親生兒子的彥仔照顧得無微不至,惟她認為,「唔係照顧,係互相扶持,你幫吓我,我幫吓你」。姨婆透露,彥仔的病令他不會長命,壽命大概只有30歲。她喃喃自語計算,「佢𠵱家21,我65歲,咁我到時75歲,唔知邊個走先,我梗係望佢走先」,說畢忍不住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