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香港藝人黃秋生杜汶澤等成功取得台灣的「就業金卡」後,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究竟甚麼是就業金卡?
其實早在二〇一八年,台灣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正式實施,就正式推出了結合「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四合一的就業金卡。持卡的外籍人士不需再依靠僱主提出申請,皆能多次進出台灣、享有健保、減稅等好處,令就業金卡被很多外國人堪稱為無敵居留證。
究竟怎樣才可以取得這一張就業金卡?就業金卡是為強化外籍專業人士來台工作誘因,只要符合科技、經濟、教育、文化藝術、體育、金融、建築設計等領域,或每月薪資達十六萬元新台幣以上(約四萬五千港元以上)之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就可取得金卡。
其實就業金卡的效期一至三年,效期內來台工作無需受一定僱主聘僱,工作自由度大開,還可享有減免所得稅優惠及健保,而且金卡持有人的直系親屬,探親簽證停留期間長達一年、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能依親在台居留及讀書。
最近我們也剛好有兩個以前在香港的同學仔家庭申請了就業金卡,上個月就一起來台工作和生活。他們幸運地可以由香港原本工作的公司調職到台灣。月薪要達到四萬多港元,對於部份香港白領來說沒有甚麼難度。雖然這個就業金卡沒有給予移民或永久居留的條件,但對於很多在香港的高階白領家庭來說,能夠盡快帶着子女離開香港重新生活,除了可考慮英國,台灣的就業金卡,也變成了移民外另一種比較容易達到的選擇。
但其實這個就業金卡在全球疫症爆發前還沒有很多人知道,在二〇二〇年二月前,總共也只核發五百八十四張,但在疫症爆發後,申請金卡和核發數量突然暴增,直至二〇二一年二月底已超過了二千張,其中以經濟領域人數為最多,佔總核發數的六成。
原來除了香港人,就業金卡也吸引了全世界很多不同地方的專才來台,尤其疫症爆發以來,申請人數激增,許多國際優秀人才包括港澳人士也紛紛來台申請,申請者原來以美國最多!很多人都認為因為美國疫情嚴重,當地只能低度活動,看台灣防疫維持得不錯,全球疫情反而成為一股人才推力,將海外人才推向疫情控制良好的台灣。
原來也有不少國際知名人已經成功取得台灣就業金卡,一班「矽谷台灣幫」創業家,譬如被亞馬遜以高價300億併購的電競平台Twitch創辦人林士斌、還有非台裔的前臉書國際成長部長Ed Baker及曾掌管微信美國團隊的徐旭明等典型的台裔矽谷精英。
看到一篇訪問徐旭明的報道,他說他們一家人趕及在疫症爆發時申請台灣就業金卡,還被矽谷其他「科技台灣幫」的朋友嘲笑,但隨着美國疫情非常嚴重,很多朋友都馬上請教他如何申請就業金卡,想要速速離開疫情嚴峻的美國,到台灣生活。
一個全球疫症,再加上香港本身的內憂外患,的確讓很多在香港有能力離開的人想盡辦法,希望帶着一家大小離開香港重新生活,不一定要移民,也更不需要談落地生根,反正這幾年已讓香港人認清了沒有甚麼是天長地久,眼前的生活才是燃眉之急,現在談海枯石爛不變的地方,才是不切實際。
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土生土長香港人,三個小男生的媽媽, 2017年舉家移民台灣, 重新出發,在台灣經營着四家餐廳。 著有《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和《移民台灣大作戰》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