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交流少 年輕人缺存在感

在家工作交流少 年輕人缺存在感

疫情下在家工作成為趨勢,無分地域界限靈活性大增,在美國遙距工作的僱員可節省租金及交通時間,但對剛投入職場的年輕人而言,卻失去與同事交流及在傳統辦公室學習的機會。

22歲的妮可.喬(Nicole Jao)去年開始第一份工作擔任網絡安全風險顧問,但沒想到會在她洛杉磯的公寓以遙距方式展開她的職業生涯。除了每日接收無數工作上的訊息,她更渴望的是與同事的友情和放工後摸摸酒杯底的歡樂時光。在遙距環境學習新工作流程要事事謹慎,「身處異地時,你必須非常清楚自己所需要的幫助。作為新畢業生和新員工,這肯定會影響我的學習方式。」她亦學懂調整個人期望,「我正嘗試重新構想我在工作期望得到的東西,這才是我真正唯一能掌控的事,而非我大學時期的夢想」。

長遠影響職場軟技能

22歲住在密歇根州的迪隆(Katie Dillon)同是應屆畢業生,在流動票務平台SeatGeek任職軟件工程師,她說工作時間與她學生時期所想的顯然不同。一方面她距離公司紐約總部甚遠,並非如自己想像中上班前喝杯咖啡,而是在視像會議開始前20分鐘落床,確保自己不會蓬頭垢面。雖然在家工作靈活性大,但有利有弊,「我對搬到紐約感興奮,可以結識新朋友並感受這城市的活力。 另一方面,我很感激我不必在疫情期間在陌生地方建立社群,而且節省租金也非壞事」。

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舒貝爾(Dan Schawbel)指,無限期遙距在家工作令年輕人感不安,尤其是大公司員工,認為共享空間是員工體驗一部份,令人擁有存在感,一旦失去便很難與人聯繫,危及年輕人透過團隊環境學習到的溝通技巧,「從業務角度看,軟技能的一部份是合作和建立聯繫的技巧,他們的軟技能被削弱,因他們沒有與人接觸」。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