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用太公地 集團式經營 同一人招租 僭建農舍劏房 倒模遍新界

佔用太公地 集團式經營 同一人招租 
僭建農舍劏房 倒模遍新界

【本報訊】元朗逢吉鄉三年前曾有農地違規搭建劏房,罕有被政府充公,惟不足以令農地劏房絕迹。《蘋果》調查發現,最近新界多處均有人出租非法改建的寮屋劏房,裝修材料、風格甚至傢俬都幾乎一模一樣,更由同一人在網上宣傳及帶同「睇盤」,懷疑屬「集團式」違規發展。查冊發現,元朗至少兩處劏房建於原居民祖堂地,祖堂司理均曾任錦田鄉事委員會成員。有研究團體指鄉村「山高皇帝遠」,導致非法改建劏房圖利情況猖獗。

記者:丘庭亮

【元朗逢吉鄉】 ■元朗逢吉鄉其中一個放租盤(箭嘴示)位於大片空地中的一間鐵皮屋,外表十足農地寮舍。

近月網上出現一批鄉郊「特色單位」的招租廣告,租金約4千至5千元不等,位置遍佈新界,由元朗逢吉鄉、水尾村、屯門紫田村,到沙頭角萊洞都有。廣告圖片可見,該些單位裝修相近,均以類似「歐松板」的環保木材鋪設牆身,「開放式廚房」亦用上同一設計的鋅盆加廚櫃,連單位中的梳化、雪櫃、地磚都一模一樣,而且該些單位的招租聯絡人均為自稱是業主的「蔡小姐」。

記者視察逢吉鄉一間出租的鐵皮屋,比對不同時間的衞星圖片,可見鐵皮屋於去年3月至11月期間曾進行翻新與加建,地政總署回覆《蘋果》時證實,該處屬舊批農地,只曾發出搭建農用建築物的批准書,地政處發現該處違反條款後,已即時撤銷批准書而發出警告信,飭令對方清拆。

翻查資料,該地段屬俗稱「阿公地」的祖堂地,土地擁有人為「鄧巡撫會」,司理為鄧漢強,他曾為錦田鄉事委員會永隆圍村代表。記者登門查詢,鄧妻應門指不清楚丈夫「太公啲嘢」,記者留下聯絡方法,惟截稿前仍無回覆。

毗鄰逢吉鄉的水尾村,有祖堂地亦出現非常相似的農地劏房,同樣於去年同期翻新,用料建築一式一樣,月租5,000元。劏房地段亦屬「鄧清樂祖」的祖堂地,司理為鄧煒賢,曾任錦田鄉事委員會祠堂村村代表。地政總署確認上址的舊批農地有未經批准的構築物,正核實它是否登記寮屋,若發現與紀錄不符,會要求對方糾正。

除了元朗,記者在網上亦發現同一位「蔡小姐」亦有出租位於沙頭角萊洞及屯門紫田村的多間劏房。其中紫田村的一間出租鐵皮屋分間作4個約100呎獨立單位;與鐵皮屋相連的地段則以圍板圍封,記者視察當日見到有人帶同寵物出入,疑同樣作居住用途。

地政總署確認紫田村的地段亦為舊批農地,會跟進調查;至於圍封位置則曾獲發短期豁免書作豉油廠,署方去年底曾接獲投訴指有人非法住用,但視察時沒有發現。

鐵皮屋所在地皮由香姓家庭成立的「弟弟有限公司」擁有,記者致電查詢惟遭對方掛線;至於圍封地段去年中由蘇蓮英以每年二十多萬元租用十年,蘇否認租地作住宅出租,聲稱「用嚟擺車咋嘛」。

【屯門紫田村】 ■紫田村一間出租鐵皮屋分間作4個約100呎獨立單位。

團體指執管不力 罰款欠阻嚇性

記者查詢招租聯絡人蔡小姐,她全盤否認與違法劏房有關,「我唔係業主,我亦都無呢啲房屋出租」,之後拒絕回答記者提問。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土地執管罰則輕微,形容事件僅屬冰山一角。「私人農地違規,最多咪清拆,罰最多十萬、八萬規模。幾年後,佢個發展成本都已經可以賺返晒嚟,絕對有利可圖」,加上土地執管行動多數不會即時執行,平均3至5年才被清拆,導致劏房可繼續營運一段時間,「過程內淨係用劏房式嘅租金收入,遠遠比佢被清拆、檢控嘅成本為高。」

■網上放租的劏房裝修近似,除使用一種類似「歐松板」的環保木材鋪設牆身,連隔板木材、鋅盆廚櫃、地磚、甚至梳化都幾乎一樣。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