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失敗:飛馬難成南華2.0 宜走地區路線

複製失敗:飛馬難成南華2.0 宜走地區路線

南華與羅傑承「分手」後,這支老牌球員已失霸氣,雖與傑志、東方和飛馬被曾稱為「港超聯Big 4」,但再無贏過重要錦標,只有一個社區盃冠軍,16/17球季後更自降到甲組;另邊廂,由羅傑承擔任會長的飛馬,亦沒吸引到很多球迷,似乎南華與羅傑承缺一不可,文彼得說:「羅生在南華那八年都搞得很好,但套用在飛馬上就差一點,始終南華是老牌球會,飛馬是新成立十多年的球會。」

事實上,飛馬在2012至2015年曾「外判」予太陽國際,易名太陽飛馬,2015年退出之際,港超聯已有區隊元朗,飛馬就沒回歸天水圍,以香港飛馬之名作賽至上季。這段時間的飛馬曾放棄創會的黃色主場球衣,改用紅色,亦多選擇香港大球場作主場,外界自然認為,飛馬這些舉動是「參考」南華。然而,近年飛馬球迷不多,在容量大的大球場更見冷清,球迷亦以「give me 500」去揶揄飛馬的入場人數。

以前是南華球員,現是飛馬管理層的文彼得表示:「我其實都成日想,飛馬可不可以搞到像以前南華一樣呢?」飛馬今季重返元朗區,六場在元朗大球場的聯賽主場賽事,錄得場均逾1,500人入場,上月尾對東方的主場謝幕戰更有達2,106人入場。文彼得直言,「絕對是」因為之前的宣傳方式不奏效,故反璞歸真重返元朗:「時勢造英雄,當時元朗退出港超,我們就想可以回去了,始終有元朗隊時,我們回去就好像重複了,無謂去爭。當元朗退出,我們就想用回天水圍飛馬這名字,希望多點地區支持。」機緣巧合下得到地區人士支持,飛馬重返天水圍後暫時相當成功。

受疫情影響,飛馬在元朗區的地區宣傳尚未「完善」,文彼得希望未來更進一步。在屯門區長大的他又講起年少時要來回九龍區出席青年軍訓練的情況,希望地區足球發展得更好,令小將可留在不同地區受訓,提升足球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