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球員渡邊雄太上月獲得速龍隊的肯定,給予一紙正式球員合約,這對於亞洲籃球愛好者而言當然是好消息,不過某些心胸狹窄的人士卻可能心有戚戚然。現時NBA有兩位日本球員,八村塁是混血兒還不致刺激到那些人,渡邊卻是「純」東亞球員,也能夠在NBA立足,反觀目前中國沒有NBA球員,似乎是被比下去了。
早前中國就有電視節目談及這個問題,當中一名中國球評滿腔酸溜溜地評論渡邊NBA之路,把其經歷貶為「錢少、事多、離家遠」,遠不如在CBA打球人工高又穩定;他又認為渡邊的實力大約相當甚至稍遜於CBA球星,大有暗示「我們不是打不到NBA,只是不稀罕」之意。
客觀而言他的評論也不是完全錯,徘徊NBA門前的「邊緣人」,球酬收入確不如一些國家的職業聯賽球星,如果無法通過選秀,而是從雙向合約或者發展聯盟之路去嘗試進NBA,金錢上有一定短期犧牲,在球隊的位置也毫無保障。但長遠而言,海外球員經過NBA「鍍金」,回到本國的名氣不可同日而語,可以換成將來或者場外商業的實利,只講一時「錢少」其實很短視。至於「事多離家遠」之說,更是不值一提,追逐夢想的人,那會怕艱辛遙遠?
職業球員畢竟生涯有限,而能力和心態各有不同,選擇走那條路只是一種個人選擇,本來沒有甚麼對與錯。對於願意冒險走崎嶇路去追夢的人,我們應該心存敬佩和欣賞,樂見其成,而非坐在家門,大談「我其實也做得到,不屑而已」,說的人,只顯出自己的狹隘。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
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