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菜種米那是常識,而文人雅士去耕田也是可以的,但只可以是玩票而絕不能為謀生工具,當是賞玩花鳥蟲魚的一部份,否則就流於下乘。傳統中國社會中的「士」、「農」界別看似模糊,但實則森嚴,農民始終是下層草根,掄起鋤頭就只是為了「搵食」。
不過,我小時候卻見不少農夫會在門前窗下種點吃不得的花卉賞玩,我的母親非常愛花,說起兒時在國內當地主女時,家中合院種的蘭花依然興致勃勃,但落難後到了香港務農求生,不敢再奢求可種高貴的梅蘭菊竹,就向鄰家討來幾朵乾了的「千日紅」來種。千日紅原產自中美洲,特點是耐旱耐瘠、花期很長,可以由盛夏開至深秋,小小的紫色花球密密生於綠葉之上,頗惹人愛。
依稀記得母親把那破爛的鋅鐵製小兒浴盆放在門前並倒入泥土,隨便搓碎千日紅的乾花球,把種子撒在盆土上澆澆水,就算種好,幾星期後即能長成開花。
剛好那時電視正播放着日本的動畫片《花仙子露露》,露露遇上了花仙國的使者,希望她能找到七色花拯救花仙國,於是露露就帶着一貓一狗(花仙使者)和變身魔法棒遊歷歐洲,尋找傳說的七色花去……那時候我只有幾歲大,除了愛看卡通之外,最愛就是每集片尾會因應該集內容,介紹一種花卉的花語,原來每種花都代表一種情感,那時候一邊看着母親的千日紅一邊看着卡通,期盼哪一集會提到門前的千日紅呢?又哪時候露露才會找到七色花呢?
到我再大一點、三四年級時,上學途中更看到各家各戶都有種些不同的花花草草,用盆種的鳳仙花、雞冠花,在空地生成一大叢的茉莉,禾堂邊不知是野生還是刻意種的仙人掌和落地生根,也有鐵絲網纏繞着的蔦蘿。回到學校,圍籬用的是假蓮翹,會長出小小的紫色花兒和橙黃色果實,較高一點的有大紅花和吊燈籠,這兩種都是朱槿(Hibiscus)一類,雌雄蕊具備,有五片碩大艷麗的花瓣,還有綠色的花托,最好用來教導小朋友關於花的構造。大紅花跟美人蕉又是可吸吮花蜜的花材,不過學校種的就萬不能採吮,因為有校長的棒子警戒着。鄉村學校的工友必有一位花王,這個名稱挺有意思,花中之王是管理全校花草的人,校長、老師和學生都非常尊敬,因為當年一眾村校比的不單止是成績,運動、校風、甚至校園景觀都是分高下的地方。
當年的花草多是由花王自行留種培育的,多年生的一品紅(聖誕花)和大紅花,就會自行扦插。8月暑假時,把一品紅剪成一段一段,每三支插入一個瓦盆中,重陽後便見枝葉繁茂,聖誕節時即能盛開,為冬日的鄉下校園添上西方節日色彩。草本花卉方面,春天最漂亮的是四季秋海棠(Begonia),那跟北方的海棠樹完全不同,前面加上一個「秋」字,以資識別(雖然在南方,秋海棠是全年開放的啦),同樣原理的還有「秋櫻」(大波斯菊),在日本是用來區別春天的櫻花。夏天的校園就以夏堇、雞冠花和千日紅為主,到了秋天就是萬壽菊的天下,小學生最愛向花王叔叔討點萬壽菊種子回家種植,那可是百分百會成功的花草,我跟弟弟就成功把它種滿自家門前,得到不少讚嘆。
童年的鄉間沒有蘭花之類高貴的花卉,但我由千日紅起,卻認識了草根世界的花之美,剛才談到的花仙子動畫,最後露露走遍全歐洲也找不到帶來幸福的七色花,卻在保護自家被破壞的庭園時,用淚水滋養出一朵七色花出來。當全世界以為男女主角,要帶着七色花回國當國王王妃過着幸福的日子時,他們居然覺得真正的幸福是為更多人帶來幸福與希望,放棄王位兩個人回到地球去撒下更多的花種,結局時一片山野長滿了千日紅,而千日紅的花語是──「永恒不變的愛情」。
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