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也打針的理由 - 馮睎乾

80歲也打針的理由 - 馮睎乾

由2020年起,突然發現自己相識滿天下。我當然不是轉行搞「國際關係」,要結識世界各地的人,只是很多我在香港認識的人,都移民了,散落在世界各地。

與各地朋友討論是否接種疫苗,我發覺身處什麼地方,自然就有什麼選擇。像美國疫情那麼嚴重,確診人數高達二千多萬,死亡人數接近五十萬,不打針風險明顯比打針高,所以絕大多數居美朋友都打了針。台灣則是另一極端。

「十九肺炎」(COVID-19)由去年初武漢大爆發開始——歡迎某統計員駁斥,只要提得出確鑿證據,就算你說肺炎源頭在火星,我也樂意配合更正——台灣只有約千人確診,十一人死亡,比香港打科興針後死的人更少。(為免被別有用心的仆街抹黑,我要嚴正聲明:接種科興跟死亡並無「直接關係」。)

近一年來,台灣人一直飯照吃、酒照喝、戲照看、街照逛,國民生活並無不便。早前意大利媒體La Stampa報道台灣疫情,更說感染數少到近乎是「玩笑」。疫情如此輕微,試問台灣人哪有動機接種疫苗,冒險做人體實驗呢?

香港情況最複雜,也最古怪。儘管跟不少疫區相比,香港疫情不算嚴重,但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根本不可能像台灣那樣滴水不漏,結果長年累月沒完沒了。打針或不打針,要考量的因素就沒有別的地方那麼簡單。在美國打針,是為防疫;在台灣打針,是浪費精力;全世界只有香港,打針是為堂食,或為國家出一分力。

我大多數留在香港的朋友都沒打針,80歲的S女士是例外。她半月前接種復必泰,前日問候她,答「還好,只是有點疲倦。」S女士解釋接種疫苗的理由,我覺得有必要寫下來作歷史見證:「我打針完全為了可以順利外出。萬一那位出爾反爾、朝令夕改、間歇性精神病的女人忽然頒令不打針不能上機就糟糕了。我是多麼渴望走出去,呼吸一下自由清新的空氣!」

S女士向來溫文爾雅,突然用連串負面字眼形容某女人,實在嚇我一跳。難道她受了湯家驊形容林鄭為「devil」的言論所煽動?一定係,除非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