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兒出身的余曉彤(Hidy)熱愛大自然,曾是體藝中學長跑隊成員的她除跑進山林,也考獲潛水牌照潛入深海,旨在探索世界。疫情下虛擬跑步比賽成新常態,本月滿33歲的她也多了時間留港,發掘這片土地的美。
記者、攝影:許嘉明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Hidy就讀賽馬會體藝中學時,玩過幾乎所有球類及田徑運動,後來加入長跑隊才跑出成績:「我在13歲時在城門河跑過10公里比賽,那時覺得10公里很長,跟以前練短跑很不同,但我不斷告訴自己『不要停下』,最終取得季軍。此後我便覺得長跑很有趣,很講求意志,然後我便開始沉迷並不停跑。」
提到在體藝的日子,Hidy指大部份時間也放在練跑:「逢星期一、三到城門河晨跑,星期二、四放學後到體院練習,星期五休息,星期六就到大埔水壩或荃灣城門水塘練越野跑。」她更笑言:「持續這樣訓練,真的任何人都會變得厲害。」體藝盛產運動員,但Hidy當年卻沒立志以長跑為職業,她坦言無法像「黑妹」葉姵延等同學為練習不顧一切:「他們不只做運動般簡單,而是放棄玩樂,生活只有練習。他們犧牲很大,當時我還年輕,我未覺得自己可以做到像他們一樣。」
即使畢業後未有成為運動員,但長跑早成為Hidy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她在加入娛樂圈後仍持之以恆地跑,工作繁重也不是偷懶藉口,「要像以前那樣練習的確有點困難,但我會將跑步融入生活。例如帶環保袋出門,跑到街市買菜再坐車回家。其實總會找到時間跑,只是看看你怎安排。」
單計2019年,Hidy已參加8項比賽並贏得2冠2亞,包括跟好友在4人隊際賽事的「逆走100」及「揹水一戰」奪冠。她表示隊友是堅持的動力:「團體賽有種責任感,只要你放棄便會影響隊友,所以應互相扶持。」她更透露,最難捱的比賽是到克羅地亞參加一個為期5天的104公里越野賽:「第1天背着40磅背囊走了37公里後,腳底生了很大的水泡,當時我不以為然,刺穿了繼續行程。怎料到第4、5天,我看到水泡好像有血,教練幫我剪開水泡並打算抹乾血水,才發現已傷到肌肉層,唯有用厚厚的化妝綿墊着傷口,堅持完成最後一天賽事。」每當遇到樽頸和傷患總教人氣餒,但Hidy表示長跑就是要磨練意志:「即使受傷,感到很痛,你亦要學懂克服,堅持下去。」
Hidy不諱言自己絕非「打卡跑手」,每次練習都全力以赴,望挑戰個人最佳時間。不過熱衷慈善的她也不時為做善事而跑,她直言「極地同行」的戈壁沙漠100公里挑戰賽要跟1名視障、3名聽障人士,並以特製輪椅搭着肌肉萎縮兒童跑步令她留下深刻印象。Hidy去年亦有參加「Wings for Life」虛擬比賽,為脊髓損傷研究基金會籌款,她最終跑了21公里並達成賽前目標。她表示本月9日亦會再次參加這項賽事,並已設定配速,希望跑出成績,「今年在跑馬地舉行,那是高手雲集的地方。我在練習時可花4分鐘跑1公里,但比賽要保持這配速很難,計劃是留前鬥後,不要太快被賽事的虛擬車追過。」
疫情下虛擬賽成跑壇新常態,多了時間留港的Hidy也趁機探索這座城市,她笑稱近日嘗試以雙腳跑過隧道,也是種新鮮體驗:「我由大圍上獅子山,就過到黃大仙;有時可能過城門和大老山隧道。乘車要經過某些路,但原來跑步的路線又截然不同,有點透過自己雙腳去考察的感覺。」此外,Hidy亦在跑步過程中發現香港開埠初期的古跡,「我發現了赤柱古橋,這是1845年所建的橋,香港在1841年開埠幾年後就有這條橋,是當時赤柱到港島的主要道路。」她續指近年不少跑友在網上分享跑步路線,令她多了機會了解香港。
為一親大自然,除了跑入山林Hidy也潛入深海,她從2006年開始接觸潛水,及後考了八個級別,成為潛水教練。大海予人神秘感覺,但Hidy則指親身潛入深海後卻不如傳言般恐怖:「海洋生物其實沒想像中恐怖,當然你不要戲弄牠們。我試過在水底時被鯊魚的肚子撞到頭,自己馬上暈一暈,隨後覺得這感覺很正。」Hidy周遊列國潛水,也一直為海洋出力,不時潛水落海清理鬼網,以及在沙灘執垃圾。熱愛大自然的她表示:「你要接觸這世界,用雙腳走出去,不論滴汗去跑或感受水底感覺,你都要feel alive(感到自己活着),這對我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