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中環外籍酒客徹夜狂歡、夜夜笙歌,以本地客為主的太子區酒吧猶如平行時空,街上冷清,生意淡靜,整晚水盡鵝飛,有酒吧一晚只有一枱客,有酒吧甚至只安排經理一人上班,以免浪費人手。
有多間分店的酒吧負責人Tomas(化名)說,現時至少能復業,惟全日不過三枱客,希望政府逐步放寬酒客限制。他又引述熟客對政策感到無奈,「有病去打針我就聽過,如果為想飲酒而打針,我就未聽過」。
位於太子通菜街的酒吧「醉酒棧2」,不願出鏡的經理蘇小姐說,疫苗氣泡實行首日全晚完全沒有客人,翌日亦只有兩名客人,因為很多客人都未接種疫苗,尤其是年輕一輩對疫苗較抗拒,「我有啲朋友話寧願唔堂食,都唔打針呀,亦都有客人真係長期病患,就算有醫生紙證明,都唔畀得佢入」。
她本身已為復業而趕在上周四打針,「我有兩、三位同事真係寧願辭職都唔打針,我逼佢打針,咪等於逼佢辭職」。她只好先讓相關同事停薪留職,觀察政府會否進一步放寬酒吧經營限制,讓未打針的員工也可復工。
蘇小姐慶幸其酒吧沒有分店,相比起其他集團式經營的酒吧有多間分店租金負擔較少,不過疫潮至今,亦已流失了八成生意。她對經營不感樂觀,認為大多香港人已習慣10時前回家的生活,即使飲酒聊天也會到餐廳邊吃邊飲,「飲三、四個鐘都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