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飲酒要打針、消夜要打針、外遊要打針、外傭也要打針,政府連串強迫注射疫苗措施被質疑是催谷打針人數的招數,負責疫苗注射政策的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昨日回應稱,外界應思考「谷針」論是否合理,反問疫苗幫助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咁其實又有咩問題呢?」
聶德權接受商台訪問時反擊「谷針」論說:「咁我哋想唔想徹底解決、能夠擺脫個疫情呢?可以去出行、恢復經濟活動,我哋社交嘅活動唔使受咁多限制?個個都想。咁咪多啲人要打針囉,咁個接種率咪要高囉。」
他續說,社會上錯誤訊息傳播得較快,亦有部份不正確的想法,例如長者及長期病患者不宜接種疫苗的說法,其實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在全球不少地方都屬優先接種疫苗的群組,他們反而更有需要接種疫苗。
近日接種疫苗的人數明顯增加,聶德權表示,約有10萬名30歲以下市民已經接種或預約接種疫苗,但仍未用盡現時每日可接種五萬劑疫苗的接種能力。
疫苗接種計劃自今年2月底展開,至今已逾兩個月。截至昨日,已有約936,400人接種第一劑疫苗、約518,000人接種第二劑疫苗。預約數字持續攀升,昨日有32,6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疫苗。
政府公佈,前日共有11宗接種疫苗後送院個案,其中八人已經出院,兩人留院觀察,一人不遵從醫生勸告自行出院。一名49歲女子在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接種疫苗後,產生高血壓、胸口痛及左手尾指麻痹,須送入東區醫院留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