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大和港大學生會先後被校方以拒絕代收會費等措施打壓,中大內閣「朔夜」即使成功當選,最終都因學校脅迫而總辭。在國安法緊箍咒下,大學生亦缺乏參選及組閣意欲,以致多間大學學生會內閣出缺,學生運動陷入低潮。有港大學生會前會長認同,現時學生會已難再組織大規模支援運動,公民社會力量正逐點消逝。不過有時事評論員相信,政權強力打壓只會造成反效果,將有優秀人才帶領學運再創高潮。
大學學生會過去多次帶領或積極參與不同社運,港大學生會70年代牽頭關注警員貪腐和中文合法運動等事件、六四運動後各學生會動員支援內地示威者,在2014年傘運發起罷課,以及在前年反送中運動為示威者提供物資及法律支援等,是抗爭中堅分子。
惟多間大學近年加強打壓學生會,繼去年城大以審計問題為由停止為學生會代收會費、中大學生會當選內閣「朔夜」遭校方脅迫而總辭,港大校方亦停代收會費,並擬收回會址管理權,學生會行政及財政負擔勢加重。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各院校打壓或源於校方背後有力量施壓,亦將令學生會面臨生存問題,包括無法解決財政負擔及失去會址等難題,更遑論帶領學運。
港大學生會前會長、教協理事張銳輝曾在港大太古橋上寫下「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 誓殲豺狼民主星火不滅」廿字,聲援參與六四運動的學生。他慨嘆現時公民社會力量逐點消逝,學生會難再如六四當年組織大規模運動,甚至連校政都難再參與,「做呢啲風險太大喇」。
中大學生會當選內閣「朔夜」雖因遭校方打壓而總辭,但前會長林睿睎對學運發展仍樂觀。他認為學運現況的確嚴峻,政權及校方為求限制學生會動員抗爭的角色,使打壓成為政治常態,但他強調反送中運動帶起「無大台」抗爭手法,相信即使學生會式微,仍有其他學生願意承受打壓投入抗爭。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曾歷70年代的火紅年代,他舉例指當年港英政府曾打壓學生會參與抗爭,最終卻激發大批提倡「認識祖國,關心社會」的大學生及組織冒起,認為學運雖陷低潮,但打壓只會造成反效果,日後會有優秀人才再次帶領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