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新聞與傳播學系兩位女生訪問我,其中一條題目「探討網絡與網媒興起對傳統傳媒行業的影響」。我直至2017年才從《壹週刊》離職,橫跨兩代,她們搵啱人了。
Internet又快又有聲畫,於大眾受惠;但既然針對「行業影響」,我就答於員工並非好事。係,我離職時未傳出賣盤、未算很大政治壓力,直接因為我懶而已。
網媒比起紙本,挾無限空間和時間。在網上出50個posts跟出100個posts,server成本不似紙張印刷般斤斤計較,遂構成貪多務得,以量取勝。同理,辰時卯時爆什麼立即擺上網,等如24hrs on call,基層可以輪更,主管級永遠難釋重負,對本已吃緊的人手無疑超標負荷。毋寧說,紙媒是有勞有逸的工作,兼顧網媒是無勞無逸的工作,sorry,我逃兵了。
舊式流程──趕deadline寫好稿、編輯、仔細校對、最後檢查清楚,然後付印,除非大新聞另搞號外,一天歸一天、一星期歸一星期。在deadline前,提早完成都無用,總要等翌晨才發售,所以容許同事有時間(雖然也急)潤飾、fact check、執正件事。追求完美主義者我建議宜從事紙媒。網上世界,鬥快的誘因過份強烈,你花多一小時fact check一條料,結果比競爭對手遲出post一小時,老闆不會欣賞你,只會怪責你慢過人。所以造成網上錯漏、錯別字百出,所以乃有Facebook「新聞噏乜9」資源不缺嘲笑唔停。
在傳統紙媒,基本不存在抄襲新聞的。正如上述,各報刊深夜完成付印,第二朝一覺醒來,赫見對手刊登獨家消息,揼心之餘,洗個臉返工可能做些follow up,想搬字過紙都不可能亦於事無補,因為再出版又要一天之後了。這種獨一無二遊戲規則,鼓勵業界發掘秘料,一雷天下響。但於互聯網,「老獨」已沒大意義,文章內容無版權可言,略略改換詞句就得,即使抄襲者欠獨家圖片,稍加包裝得靚靚照吹也或蒙混過關。大媒體copycat小媒體,相隔幾分鐘,網民怎識分誰先誰後,或者乾脆只習慣睇大媒體,反正content farm最終差不多。當然,獨家消息可能錯,正因為網上跟車太方便,跟車太貼,一錯便連環炒車錯,於是又有「新聞噏乜9」撲出嚟笑。
那就不單從業員叫苦,大眾也不一定受惠啊。
網媒貪婪了份量和時間,犧牲了精緻和嚴謹,寧濫勿缺,既然不用寫得好和準,何須聘高手?倒不如壓低薪酬請新丁,可憐某些記者入行連採訪都沒試過,足不出戶「搞農場」就得。
樹仁兩女生望着我,慶幸今次是面對面訪問。
[email protected]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