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10患者帶印度流行毒株

研究揭10患者帶印度流行毒株

【本報訊】本港受多款變異病毒株來襲,除了早前由外地流入社區的三宗感染南非B.1.1351病毒株個案,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的團隊亦發現,4月已最少有10宗來自印度的輸入個案帶有印度大規模流行的「雙重變異病毒株」,其中七人更是乘坐4月4日由印度抵港的「疫機」UK6395航班。

■印度大規模流行「雙重變異病毒株」,現時每日新增超過30萬宗個案。

衞署驗「疫機」後知後覺

印度B.1.617.1「雙重變異病毒株」早於去年12月在當地發現,今年3月開始大規模流行。印度現時每日新增超過30萬宗個案,專家相信除了因醫療系統瀕臨崩潰,與該病毒株的傳播能力亦有一定關係。根據全球病毒基因資料庫GISAID,最少17個國家通報發現感染該病毒株的患者。

今年4月4日,由印度新德里抵港的UK6395航班上共52人先後確診,為本港一年多疫情以來最大班「疫機」。根據衞生防護中心公佈資料,僅小部份患者驗出英國N501Y變異病毒株,其餘大部份人沒驗出變異病毒株。據悉直至上周初,港府才因應印度情況,嘗試了解「疫機」患者有否感染當地的病毒株。

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的團隊收集了患者在公立醫院採集的樣本分析病毒基因,確認「疫機」上最少七人感染B.1.617或B.1.617.1「雙重變異病毒株」。這七名患者當中,六人沒有病徵、六人入住西營盤或北角的華美達酒店。團隊亦在4月另外三宗輸入個案中找到上述病毒株,累計十宗。

蕭傑恒表示,部份患者的病毒基因雖然高度相似,但相信屬於家庭群組感染,暫時未見到與航班或檢疫酒店交叉感染有關。

為何早前這些個案不被列入「N501Y變異病毒株」個案,據了解,最大原因是B.1.617或B.1.617.1病毒株本身沒帶有N501Y變異,所以政府不計算在內。蕭傑恒稱,兩款病毒株關鍵的基因變異位置為E484Q及L452R,增加病毒經過人體ACE2受體入侵細胞、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能力,從而增加傳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