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
【本報訊】警方截查市民再有新猷,下月5日起分階段安排前線警員,截查市民時可使用手機流動應用程式「行咇易」(Beat App),查核市民身份證或護照資料。警方稱此舉可縮短截查時間,並令報案中心有更多資源處理市民求助,首階段有1,200名衝鋒隊等前線警員使用程式,之後再擴展。有人權組織質疑自近年警方經常大規模截查市民,擔心新措施下警員未必在有合理懷疑下仍截查,變相因科技之便截查更多市民,出現濫權,亦關注會否有私隱外洩。有科技界專家憂慮,警隊近年間中丟失裝備,倘失手機後果嚴重。
警方指由下月5日起,200名前線警員會率先試行以Android(9.0)流動作業系統的手機應用程式行咇易,該程式是警方自行開發。有別於現時前線警員截查市民身份證時,需透過無線電向指揮及控制中心查核資料,行咇易會安裝在警員的公務用途智能手機上,利用光學字符識別技術(OCR),警員將市民的身份證或護照等證件放在鏡頭前,程式便能辨認證件上文字,包括中英文姓名、身份證或護照號碼、出生日期、性別及證件簽發日期。
警方指,現時警員透過無線電向指揮及控制中心查核資料,一般需時四至五分鐘,但警員用行咇易查核證件只需15秒,直接可查核到被截查人士是否被通緝或失蹤,可減省被截查人士等候時間,同時令總區指揮及控制中心人員能夠投放更加多資源處理市民的緊急求助。其間警員「行孖咇」可起監察作用,避免資料濫用。程式亦可掃瞄雙程證上的二維碼,查核資料。至於其他證件,包括車牌及船牌,警員可手寫或語音輸入資料查詢。本報向警方查詢新程式使用的手機型號及研發費用等,但警方未有透露。不過消息稱,供前線警員使用行咇易的公務用途手機屬三星手機。
計劃試行時,前線警員獲發每人一部手機。警員在使用行咇易前,要以警員編號加上自設密碼登入警隊內聯網。行咇易查核的資料只顯示被截查人士是否通緝犯,以及資料是否與身份證相符,若涉及更多個人資料則須權限才可開啟。警方昨晚指,行咇易為第四代電腦輔助指揮及控制系統的一部份,2017年9月公開招標。
雖然警方稱引入行咇易可提升效率,但未打算取代傳統口頭上報方法,至於受截查人士可否不接受行咇易查牌,警方指這是官方工具,希望市民相信警員。但警方未交代警員使用行咇易或口頭上報準則。
同時警方指,行咇易只供人員當值時使用,手機背面刻有警徽圖案以作識別。人員當值前及落更均須向控制中心報告,分別啟動及核實關閉系統。公務手機已列「個人裝備」,前線人員落更毋須交還,行咇易各版面設標示日期時間及警員編號的浮水印,並具遙距設定,限制警員休班時不能使用,萬一遺失可清除重設手機。警方強調,督導人員隨時可查閱人員何時進行查詢、如無合理解釋,須面臨紀律處分。
今次試行計劃若成效理想,5月下旬會正式推出,供所有總區衝鋒隊及部份總區交通隊共1,200人使用。至8月第二階段再多1,600人可用,包括所有機動部隊、部份軍裝巡邏小隊及水警總區。
有人權組織認為反修例風波後,警方經常大規模截查市民,質疑警隊「有冇咁經常需要stop and search?」現場配合使用更方便的行咇易,會否出現更多濫權截查,加上現時市民對警隊信任度低,警方需清楚交代更多細節,包括警員休班時若遇上案件可否使用行咇易,及市民可否拒絕警方使用行咇易截查,以免引起磨擦。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擔心,警方初時引入行咇易只能查閱有限資料,但不排除日後增加功能可查閱更多個人資料,慨嘆香港淪為警察城市;警方指行孖咇有助互相監察,他反擔心互相包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