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萎縮難以改變(關焯照)

人口萎縮難以改變(關焯照)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道,中國將錄得自1949年後首次出現人口下降,並預計2020年的人口跌破14億。傳媒對中國人口下降的報道似乎非常關心,這個消息很快便被國際傳媒廣為轉載。其實,聯合國早已預測中國人口將會在2027年後開始下降,所以即使提早幾年出現人口萎縮也不是一個令人感到震驚的問題,特別是2020年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對生育方面必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去年中國人口下跌根本是頗合理的。

新冠肺炎對很多人口老化的地區,例如南韓、台灣、香港等的人口增長均帶來強大逆風。根據《日經新聞》報道,2020年南韓和台灣的自然人口(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分別是32,700和7,900人。至於香港,按統計處的最新人口調查結果是2020年的總人口減少46,500人,當中自然人口跌了6,700人。

2020年是一個天災年,所以不少國家出現人口下降現象,然而,這問題只是暫時性,因為在預期環球疫情於未來一至兩季內明顯好轉的情況下,經濟將會好轉,加上不少準備生兒育女的夫婦會在疫情穩定下來加快「追B」,因此,筆者預期很多國家在未來一至兩年內會出現較快的自然人口增長,這會對整個國家的人口增長帶來短暫的支持。但經過一段短時間「追B」的影響,人口變化始終會回復過往的走勢,特別是人口老化國家是很難逃出人口萎縮的惡果。

二孩政策未見效果

究竟內地會否在2020年出現人口下跌,大家應等待中國官方機構的公佈才下結論。但如果中央未能找出有效的人口政策來刺激人口加快增長,內地的中長遠經濟增長必會受壓,無奈,即使內地於2015年開始推行全面性二孩政策,結果只是提升了2016年出生人口,隨後幾年再次回落,反映採用這個政策來推動出生人數似乎不是太有效。

要將人口放緩或甚至收縮之勢逆轉是一件難度極高之事,因為不少成熟發達國家在過去十多年曾不斷推出刺激生育措施,但始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以瑞典為例,這個北歐國家在家庭政策方面已做得非常好,例如政府為了創造生育誘因,近年大力推動學前教育和價格低廉的託兒服務。另外,瑞典家長(包括父親和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可以獲得一年半的產後假期,假期中更可以獲得政府支付八成的家庭收入補貼。不過,結果仍未能阻止近年生育率持續下滑的趨勢。

發達和收入持續出現改善的國家均面對人口減少或已經萎縮的問題,但要解決這問題又談何容易,原因是人口和家庭政策涉及大量經濟和非經濟誘因,假若,政府不能對症下藥是不能將這個計時炸彈拆除,但如何制訂有效的人口政策,這真是費煞思量!

www.acecentre.hk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